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服从服务、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反围剿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要大力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释放"红色动能",助力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磁石作用,凝聚扶贫心力。一是激发扶贫斗志。在条件恶劣、外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春光迷人。我们一行驱车追寻着革命前辈的遗迹,来到原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采访。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卷壮丽的革命篇章。一塔卧,曾是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它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北39公里处,吉首至桑植的公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3.
张志初 《湘潮》2018,(1):1-1
正塔卧,湘西永顺的一座小镇,典型的革命老区。1934年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这里曾是辗转中的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所在地之一。十八洞,湘西花垣的一个苗寨,典型的贫困山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调研,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一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脱贫攻坚战从此打响。从塔卧到十八洞,经永顺、保靖、花垣三个县,近150公里,沿路浸染着红色、承载着古色,妆点着特色,绽放着绿色,  相似文献   

4.
1984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视察了湘西的大庸、桑植、永顺、花垣、吉首等县、市。廖汉生同志是桑植县人,早年曾战斗在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视察中,廖副委员长参观了贺龙同志故居和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展览。  相似文献   

5.
《湘潮》1984,(3)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肖克,在省顾委筹备组成员尚子锦等陪同下,先后视察了吉首、永顺、桑植、大庸等地。在吉首,他到吉首大学检查了工作,访问了养猪科技联系户,参观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展览并就根据地史稿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解答,看了民俗展览并挥笔题词: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开创湘西的美好未来。在永顺,肖克同志看望了部分老红军。参观了“不二门”,题诗:“悠  相似文献   

6.
杨飞  李竑鋆 《世纪桥》2010,(8):28-31
<正>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立后,根据地周围31个县的军民在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7.
湘西,一块古老的土地─-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早在先秦以前就以酉水、玩水流域为中心勤耕劳作,繁衍生息。湘西,一块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创造出无数瑰丽的自然凤光和名胜古迹。湘西,一块红色的土地─-任弼时、贺龙、王震、肖克等领导数万湘西儿女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湘西的经济发展长时间停滞不前,直到50年代初,随着全国解放,湘西才结束兵荒马乱、土匪当道、民不聊生的漫长历史。此后,在党中央、湖南省委的亲切关怀下,湘西州在全国较…  相似文献   

8.
“让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踊跃加入‘李娟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将‘李娟精神’传递到宿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全市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和脱贫摘帽这场攻坚战扛旗;中锋,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青春篇章!”这是“李娟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志愿者在2018年“3·5”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暨“李娟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9.
正湘西,地处武陵山脉,曾一度为闭塞、贫穷所困。80年前,一支钢铁般的队伍,冒着隆隆炮声,迎着阵阵硝烟,翻武陵涉酉水来到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此这块土地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40年前,湘西还躺在国家补贴的大床上,"生产靠贷款,吃饭靠返销,困难靠救济,财政靠补贴",当时人均收入还不足百元,是典型  相似文献   

10.
正塔卧镇,坐落于湖南省永顺县东北部,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曾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根据地的中心,也是红军兵员的重要补充区域,被誉为"江南的延安"。红二、红六军团和塔卧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也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伟大的"塔卧精神"。"塔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爱党、为民、求是、奉献。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塔卧精神",让"塔卧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1.
0世纪30年代,湘西人民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关向应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患难与共,浴血奋战,创立了蔚为壮观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解放后,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湘西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人民...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足迹踏遍了湘鄂川黔边区的千山万水,创建了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心区域为永顺、龙山、桑植、慈利、大庸、鹤峰诸县,为鼓舞部队士气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团结教育人民群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镇远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整县"减贫摘帽",以实现贫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按照2012年的贫困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有9899万。所以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开展调研,指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从此拉开了脱贫攻坚序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来他又在多种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要求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贵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是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总结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研究问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加快老区发展,在脱贫攻坚上领跑,不让一个老区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一批贫困县、贫困村纷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近日,人民网记者专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  相似文献   

18.
<正>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是我省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的"接力战",是集中火力啃下深度贫困地区"硬骨头"的"攻坚战",是实现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的"决胜战"。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发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既立足于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又着眼于谋细、谋小、谋实,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瓮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产业扶贫、安全饮水、村组公路、住房保障、人居环境"六大歼灭战"。红色瓮安,这里曾经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被誉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前夜。红色瓮安,在"脱真贫、真脱贫"的理念指引下,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充满了新的希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瓮安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产业扶贫、安全饮水、村组公路、住房保障、人居环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