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改革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展开的,其必然以外在的社会背景及其它相关制度为给定的前提。协商性司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化的司法潮流,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协商性司法背景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有其内在必要性,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是其参与控辩协商的"筹码",是协商性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检察机关维护其公信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司法活动提供了平台,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信任危机,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司法的走向。如何在保证检察权独立运行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的期待、提升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参与方式选择异化表明的基本态度和评价折射了检察机关司法信任危机的存在,被害人参与异化冲击了检察公信力的基础并愈演愈烈形成了"多米诺骨牌式"恶性循环!困局反思已为当务之急,通过系统分析刑事诉讼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信任形成过程心理外化模式演绎和信任转向的具体方式,被害人参与异化影响检察公信力的动态过程,被害人参与异化对检察公信力的冲击等,解构了被害人参与异化和检察公信力缺失的内在实质联系。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公信力是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检察权地方化趋势明显,检察管理方式不规范,检务公开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弱化检察权地方化,强化检察公信力;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力度和实效;规范罚没款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对审判的监督是其主要职能之一,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是审判监督的重要内容,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将审判委员会会议置于法律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法院裁判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新《民事诉讼法》第209条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设定为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前置程序.从理论上讲,检察机关的地位更趋合理.然而,这种程序设计在实践中又有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继续研究检察权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科学配置,找准检察机关在该程序中的合理定位,对于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检察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从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运行机制和执法环境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是顺应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检务公开,促进检察机关严格规范执法和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公开终结性法律文书只是处在一个实验和探索尝试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借鉴,文章以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为视角,从公开的终结性法律文书的种类、内容、公开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法律文书的公开推广普及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案-件比"案件质量评价指标是我国检察机关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评价检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案-件比"指标的构建受到司法理念、案件的实然状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未来,检察机关应当以提升能力建设为抓手,优化管理方式,控制办案时限,提升办案质效,全面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构建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监督的完整体系,即除保留原有的侦查机关在捕后变更强制措施须通知检察机关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检察机关有权进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定,前者为被动型监督,后者为主动型监督。但法律关于前述两种监督方式的规定仍存在不足和缺陷,使得检察机关的监督陷入困境,因此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机制,以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给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挑战。一方面,检察权运行不完善之处在个案的报道中会被放大,检察机关回应全媒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全媒体对公众的司法期待也有推高作用。因此,加强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首先应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保障检察机关依法规范行使检察权,让全媒体"无懈可击"。利用好全媒体,开展多层次的检务公开,将检察改革的蓝图和思路、检察执法的依据和过程展示给公众。一旦发生了涉检网络舆情,积极推进检察执法的公关活动,及时向全媒体和公众传递重要的信息,争夺舆论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检察制度的改革发展,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日益引人瞩目。目前关于检察权性质的"权力学说"和"社会伦理论"都不足以为执法公信力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如何提高执法公信力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根据检察制度的发生学原理以及目前检察权的各项实际权能,应该将检察权界定为一种程序性国家权力。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要求在一个公平的商谈程序中为社会利益主体参与司法过程提供利益表达和整合价值诉求的权利。提高执法公信力必须围绕我国诉讼程序的完善为核心进行,以促进司法裁决的公平公正为目标,一方面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检察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在理论层面引导检察权回归程序性权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的舆论环境要求检察机关提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只有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反应机制,敏锐地把握、驾驭应对舆论的能力,及时、坦诚地公开检务信息,才能培养人民群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感,提高检察工作的执法公信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信用,是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一种积极评价,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本质是处理好司法机关与公众的关系,塑造司法机构的良好形象。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务出发,以公共关系“三要素”和“四步法”来探索其在司法公信力构建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对如何积极提升与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助于降低执法难度、提升执法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基层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由执法水平、工作作风、执法主体和民众评价等因素决定。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面临着新媒体时代、检察执法专业性、社会信任危机以及个人腐败问题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对此.我们应从提升执法水平、保障执法效果、加强媒体应用、增强法律宣传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升基层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对权力"的监督模式,正深入影响着检察权的运作。一方面,网民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参与司法的热情,客观上助推了检察机关执法效果的有机统一;网络舆情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也成为检察机关提高执法公信力的一种"倒逼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情监督与检察监督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网络环境的"司法广场化"与检察机关"司法理性"之间、网络奥情演绎的"民意审判"与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之间、网络舆情片面追求实体正义与检察机关恪守正当程序理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为此,应从规范网络舆情监督检察工作的界限、网络舆情监督下的检察官角色定位、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构建一种回应型的检察权运行机制等方面,努力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网络舆情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抗诉未改判案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抗诉未改判案件的成因集中表现为检、法关于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案件定性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分歧。这些分歧的形成既有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审判权运行偏差和检察机关抗诉权亟需规范等主观原因。为提高抗诉案件质量、维护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公信力,必须更新抗诉案件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案件证据体系的审查、说理和论证,不断拓宽抗诉案件范围,健全抗诉工作内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缺失形态,平衡媒体介入公司法公信力,应当以坚持司法体制改革为主,加强约束媒体介入的行为为辅,创立新模式,寻找新途径,使媒体与司法形成合力,从而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