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关系,不仅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具有深刻的依赖性和能动的改造性,而且还表现在人与自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分化与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利润、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置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来考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著述的研读,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指出其中"资本的逻辑",这是对环境危机原因的重要揭示。同时,解决环境危机,必须超越"资本的逻辑",走向"生活的逻辑"。具体来说,就是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廓清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前提.人类在对待自然中经历了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变化.近代以来,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真正元凶是资本的逻辑.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解"的有效路径在于:调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超越和扬弃资本的逻辑;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于人的革命等.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岩佐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实践唯物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资本的逻辑是如何造成环境破坏的,提出"控制自然"的实质是要"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以生活的逻辑为主导的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岩佐茂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但在理论上推进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在资本扩张、社会关系异化、自然观扭曲、生态帝国主义抬头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从时间维度探究,马克思生态思想有其丰富的理论意蕴,它由人和自然的"平衡"、"对抗"与"和解"三重关系构成。马克思生态思想中人和自然三重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在探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螺旋式前进发展,并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方面提供新启示方面,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构成内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成层面上,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基因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态需要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时代体现;从理论内涵上,是有机统一性、和谐共生性、生态价值性内在统一。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现代化格局,努力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向、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就理应是落实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廓清"人与自然"关系的地平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前提。人类在对待自然中经历了"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的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变化。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元凶是"资本的逻辑"。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解"的有效途径,一是调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超越和扬弃"资本的逻辑";二是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三是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于人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将货币从流通媒介到流通目的的历史转化看作资本生成的流通条件,并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受生产力的决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资本运行的现实逻辑应当从资本的增殖秉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资本权力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资本运行逻辑同时产生了资本发展的三个悖论:经济悖论、生态悖论和人的发展悖论,并进一步表现为资本自我否定的历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资本的双重作用,要合理规范并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动态式的良性生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从思想层面反思自己。马克思的生态价值观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价值观,其内核是在适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实践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人与自然平等的伦理原则后,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批判继承,形成其自身的生态理论思想。通过剖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背景及其实践背景后,探析其主要内容,即自然界的重要性、在异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变迁以及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终解决方法,进而领悟其对于当代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反映出资本反生态的本质,使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瓶颈。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对该制度不论做出怎样调整皆无济于事。只有摒弃资本逻辑、废除异化劳动和自然异化、超越城乡对立关系、实现生产者的联合、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福斯特研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高于资本和市场原则;坚持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潜在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劳动实践观、生态经济观和适度消费观等论述中。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激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批判理论的理论原型,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生态范式作出了重要推进与拓展。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同样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在自然异化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区别,将二者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汲取有益的思想成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实践的,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马克思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路径和方法是实践的。因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前提——实践的方法论,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哲学观中,他并没有刻意地去建立一个严谨的自然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这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自成的,其中包括系统而完整的关于人与自然本质及其关系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自然本质问题的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剖析人与自然分裂的真正原因——资本的出现。资本作为中介物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人无法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本质就不能完全实现出来。因此,只有消除资本中介物,人和自然才能够真正的统一起来,在这种统一中实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之要求。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指引作用。深入理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需从其内在蕴含、基本逻辑和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有着丰富的论述。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人的主体性、二者统一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最高阶段。就目前来说,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将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及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两大和解统一”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解读和领悟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是对帝国主义时期生态困境的理论批判。《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承续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揭露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隐蔽方式,系统地阐明了生态建设的全球方案。《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着重批驳了帝国主义时期的生态垄断,指出帝国主义国家既在国内操纵国民经济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又通过生态殖民招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帝国主义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论体系、破解当代的生态帝国主义难题、揭露资本逻辑的生态困境,以及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文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高职院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全面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媒介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天然自然"不断向"人化自然"转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而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