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赵露 《党建》2023,(8):69-70
<正>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目标选择。“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你的“志”在何方?你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把接下来要宣誓的话语当作自己终身恪守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下面的入党故事将给予你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95年的风云激荡,奋斗和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星火燎原,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呈现了旷古烁今的繁荣昌盛。历经95年的不懈努力,走过30多年的改革历程,我们距离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我们坚信,只要紧紧跟随党的领导,坚定信念,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富强昌盛,永续辉煌!  相似文献   

3.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4.
志,《说文》释为:“从心,之声。志,心之所之也。”古代将“的”(即靶)也称为志,今人亦用“矢志不移”来形容志向的坚定。志又通帜。人生无志,如军无帜,射无的,飘飘然如絮如萍,无本无根。人生不可无志。志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然而它一经产生,又有它的独立性,又能对社会存在产生强大的反作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都是说坚定的志向不为外界环境所改变,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  相似文献   

5.
正战国时代,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其直译为:"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相似文献   

6.
志当高远     
理想,我国古代叫做志。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我国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劝善与行善     
劝善,堪称人类社会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古今中外,上起帝王将相、豪门贵戚,下至贩夫走卒、黎民百姓,言之行之者热情如炽,听之信之者信念弥坚。   但千百年来,在世人心目中,善总是一种嘉言懿行的象征,而恶则代表邪僻悖谬,为人所不齿。两者泾渭分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劝善的确体现了人对光明与正义的渴求。不能想象,失去劝善声音的社会能与人类挂上钩。   在形形色色的劝善者当中,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权的官员负有特殊的使命。因为,他们在客观上占据着社会的要津,其言行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亦理应展示为社会群体意志所向…  相似文献   

8.
正"风骨"者,气概之、品格之,精神境界也。"风",志气之符契,斯乃化感之本源。"骨",体之树骸,质气所倚之内核。古来"风骨"瑰奇者,皆为气节高洁、德行厚重之士,有如莲之清风、梅之傲骨者,有如菊之隐风、松之硬骨者。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锤百炼,不惧艰难险阻、坚定理想信念,不畏风霜雨雪、坚守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风骨,培育了高贵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刚正风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风餐露宿,历经困顿挫折,却依旧昂扬向前,从无退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多少次的严刑拷打,多少次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中国  相似文献   

9.
假如没有知识,犹如黑夜没有光明。前些年,在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时,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难道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当时,私心不以为然,然而口里却不能说什么。这句话一方面不科学,地球自有地球的规律,它的转与不转,与人无涉。即使是天纵之圣,有旋乾转坤的威力,也无奈其何,转者自转,昼夜不息。就是整个人类,也对它  相似文献   

10.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11.
“中外之官,莫难于风宪,莫危于风宪。曷谓难?人之所趋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这是元代著名监察御史张养浩在《风宪忠告》中提出的劝诫。其中的风宪,指的就是监察官。一个“难”字,既道出了监察官的不易,也道出了监察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苏东坡也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先哲所言的志,指的就是能够克服困难,控制行为,实现理想目标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财富可以(正当)求得的话,即使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做。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那么我还是做我喜欢做的事。在这儿孔圣人讲了三层意思:首先他肯定了钱财是他所求的;其次他强调了求财方法的“正当”性,只要“正当”做下等差役也愿意。“下等差役”是作为读书人的孔圣人所不齿的,但是与其以不“正当”手段求取钱财,他宁肯做“下等差役”,靠体力劳动收获。其三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他还是做他喜欢做的。他喜欢做的是什么呢?“饭蔬食、饮水…  相似文献   

14.
沉思的花絮     
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即使能活上三千年,甚至三万年,你也应该记住:人所失去的,只是他此刻拥有的生活;人所拥有的,也只是他此刻正在失去的生活。因此,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不同。此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失去的不过是单纯的片刻;一个人不可能既失去过去,又失去未来——还没有经历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从谏如流”,不仅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景慕,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所启迪。(一)唐太宗在实践中能做到虚怀听纳,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首先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君主,也不能遍知天下之事,独断天下之  相似文献   

16.
<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做好我省民生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高斌 《前线》2016,(12)
正【引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吕氏春秋·诚廉》  相似文献   

18.
经典语录     
正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清苦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问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人民是根,服务是本,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就要不忘初心,行得正、坐得端、干得好,努力塑造党员干部新形象。以学习为第一动力,做志坚如铁的党员干部。学习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沐浴,在书中能找到正气之源,陶冶品格性情。要加强政治修养,在政治修养上自觉提高觉悟,保持政治定力,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坚持党的  相似文献   

20.
志当存高远     
人贵有志,为政者之志更当高远。有了远大志向,才会站得高,看得远,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锐意进取,孜孜以求。志者,志向、志气、意志也。屈原“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体现的是身处逆境而不移操守之志;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的是老而弥坚、百折不挠之志;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怀的是爱国忧民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