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4,(12)
<正>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的时代标准,新时期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方面。一要公。领导干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处理政务,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吕氏春秋·贵公》中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尝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公是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3.
曹操自古以来就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称王称霸之野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亦可见乱世奸雄之像.特别是《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和戏剧舞台上对其造型的脸谱化,曹操作为"旷世奸雄"似乎成为千古定评.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不人云亦云.他以政治...  相似文献   

4.
正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在其《从政录》中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之。"他将为官者廉洁从政分为三种层次和境界,即"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其中"见理明而不妄取",也就是说理想信念坚定、思想  相似文献   

5.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10):30-33
1913年春天,李大钊即将终结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6个春秋的求学生活时,以"朴素其貌,嶷嶷其德","学之充,文之豪放",且充满"侠义之气,卓拔之识"而"翩然起众人中";用当时与他同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言治>月刊主编的同窗好友郁嶷的话说,"同人之文,多拘挛法理糟粕之学",而他"则振翰荦荦,发为感慨悲歌之篇,其造意树义,一以民生为念,阐扬先哲贻德为急,览者感发兴起,颂声交至",令人读之无不觉得"感慨淋漓,明可薄汉霄,幽可泣鬼神,坚以铄金石,悲歌激昂.摧山岳而震鲲鹏"(郁嶷<送李龟年游学日本序>语).  相似文献   

6.
<正>"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本固则枝繁叶茂,本失则一切尽失。信仰、信念、忠诚是共产党的根本、元气和主心骨,是共产党员政治灵魂的根本问题。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更要努力加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补足精神之"钙",就要把恪守公道正派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服务标准"缺失""软化";服务供需匹配性不够,服务项目存在"装点门面"的现象;村级代办点建设亟待加强;服务保障覆盖面窄,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对之策包括理顺"关系",强化"联动",加强"共治";以社区为"抓手",建好"站(点)";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协同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创先争优     
<正>平谷区委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中积极倡导破"四小"(思想上破除"小算计"、作风上破除"小裹脚"、精神上破除"小老人"、行动上破除"小肚量")、立"四大"(立足"学",大兴学习之风;围绕"创",大兴创新之风;落实"干",大兴实干之风;保持"廉",大兴廉洁之风)。此举,有效加强了党员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个人学养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之拙,唯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将中西哲学作为人类哲学的两大骨干:西方哲学是"知识的学问",它以"自然"为主导观念,其主要内容为讨论"形成之理"的本体论和讨论"实现之理"的宇宙论;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它以"生命"为主导观念,性理、玄理和空理构成了其主要内容.在中国哲学中,释、道两家只是"旁枝",而儒学才是中国哲学的"主干";作为"主干",儒学作为"生命的学问",其主要内容:一为主观方面的修身,二为客观方面的家国天下.牟宗三认为,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儒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故可实现对西方哲学的超越和"转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其通过培育"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推进文化新风进家庭;通过"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提升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黄范章 《学习论坛》2007,23(10):24-26
"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近十年来已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人们也心知肚明,这个"民营经济"就是指私有经济或私人企业。然而就经济学意义上讲,这个用语并不确切,也不科学。过去用此语,有其历史原因,现在应该为其"正名"。古语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是为之"正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为您提醒     
正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现实生活中,"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者大有人在。前者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照见不严不实之风、浮躁浮夸心态;后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缺少的是一颗忠诚老实的敬畏之心、干事创业的责任之心。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坦诚对待自己的知识存量,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干部;也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宗华 《广东党史》2010,(11):52-52
<正>毛泽东对治理贪污腐化结党营私有超人之勇气,有六条治腐"秘籍",让腐败之徒闻风丧胆。一是"率先垂范,不令而行"。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毅然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  相似文献   

15.
谁都怕麻烦,特别是怕被"找麻烦",但政府和公务员不仅不应该怕,而且应该对"找麻烦"的群众表示欢迎。一则因为政府和公务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是政府和公务员的本职所在;二则群众还愿意找政府的"麻烦",说明群众依然是信任政府的,是理性的,政府应该珍视,进一步架起和畅通政府和群众的沟通桥梁,在相互信任中,谋社会发展之大局。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1,(7)
红25军诞生于六安金寨,其转战近万里的长征历程壮烈激昂。长征中的红25军是独一无二的少年之师,是孤军勇进的英武之师,是百战不殆的常胜之师,是群众拥戴的仁义之师。红25军在长征中留下的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增强理想信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找准前进方向;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9)
汉赋,尤其是散体大赋在其全盛之时,就引起激烈的争论。贬之者斥为"淫靡不急",是"雕虫篆刻",褒之者称其"誉得其实",尽现"汉家炽盛之瑞"。贬之者多为儒家经生和深受儒家功利主义文艺观影响的辞赋作家。褒之者多为辞赋作家。汉代的理论家们与辞赋创作保持一段距离,给汉赋的创作得失以深刻的论说。事实上,汉大赋表现出宏大、奇异、绚丽等美学特征,对文学、美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虽然一直以来都主张"以德为先",但若论重视程度和强调频度,则以2011年为最。研究"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关键不在于论证"以德为先是否必要",而在于研究如何保证"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在实践中不产生偏差。当前不少地方对"以德为先"用人机制的探索,虽基于美好的愿景,但最终在实践中仍出现种种偏差。诸如:日益复杂的道德内容和相对"虚化"的语言表述,使参评者在实践中莫名所以,不知如何置评;过于繁琐的考评方法,常常导致实践中的考评因成本飙升和效率骤减而难以持续;大部分考评主体,由于缺乏必要的评判能力训练和相关利益阻隔,常常使其评判失之客观;考评结果的公布权和采纳权仍握于"少数人"之手,使考评结果在实践中的落实又常常变得"不确定"。因此,矫正"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在实践中的偏差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正>新官上任往往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但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切忌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思想转变要快,发号施令从缓。新官上任,要从零做起,"加满油、充足电",缩短"磨合期",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了解不同的声音,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尽快从一名"门外汉"变成"局中人"。不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3,(9):56-57
<正>"道",其本意为"一达谓之道",说白了就是人走的路。但在中国古代,"道"却有着广泛的含义。"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规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所说的"道",是指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至于孔子所说的"道",其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