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公司治理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企业改革的瓶颈。而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及其权重决定了企业的产权安排和利益关系的分配 ,进而决定了股权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及董事会结构和功能的发挥 ,对经营者形成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最终导致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和经营绩效的差异。因此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形成的基础和治理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畸形的企业资本结构导致了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缺陷 ,所以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应从规范和完善金融体制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企业并购中法人治理结构之磨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如何按照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来管理公司 ,协调企业资本供给者和资本管理层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司治理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并购中 ,公司治理结构法律成本体现为因经理人员与投资者、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潜在利益不一致而对并购权利行使和利益分配争夺产生的成本 ,可能包括以下诸如修改公司章程、股东之诉、股东派生诉讼、少数股东权益保护等引发的成本。在企业并购中追求的1+1>2的效果 ,决定了如何对合并企业进行磨合成为企业合并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中的中小股东处于弱者地位,表现为中小股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与并购方的议价权和信息披露不对称。这是由立法体系存在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小股东自身原因导致的,因此需要采取完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体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小股东自身争取主动地位等措施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在考察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现实不足与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从公司法修改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健全作了论述.文章指出在目前资本市场不甚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立法修改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较为可行,也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5.
治理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应当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建设 ;赋予监事会决策审批权和决策执行监督权 ;可引进部分私有产权 ,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跨国并购活动逐渐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并购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跨国并购中外企与国企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其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对容易实现,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公司、政府、市场中介机构及经理人等多方的协力配合。本文着眼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试图寻找到适合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对企业治理结构与治理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畸形发展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失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优化产权比例;加强债务管理,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必须从资本结构的优化入手,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是我国面临的全新课题,跨国并购税制是规范跨国并购行为的法律利器。美国和欧盟的跨国并购税制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具有启示意义。主要启示有:确立正当商业目的原则,防止税收规避;采取间接税收优惠;妥善解决纳税期间不匹配类型的双重征税等。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国企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投资的公司并购又称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迅速进入市场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投资者使用,已经发展成为跨国直接投资中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主要归功于跨国并购,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主要由大型跨国公司的巨额跨国并购推动。具体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国情,充分考虑转轨过程中的特定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本市场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以业务关联的企业法人交叉持股为核心,鼓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共同持股,国家、其他企业法人、社会公众等参与持股,银行相机控制和机构投资者外部监督”的治理结构,与此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为相关利益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参与公司治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力资本产权框架下的公司治理呈现新的特征: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者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双重身份、职工参公司治理从形式走向实质、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利益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只进行资本委托的利益相关者是公司外部利益主体,进行权力委托或双重委托的相关者属于内部利益主体。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模式与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密切相关,直接金融为主的英美国家建立了以市场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而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德日模式则以主银行全程参与公司监督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按共同治理原则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在单一委托—代理框架内强调股东主权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利益相关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兴起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恶意收购浪潮和反收购立法运动 ,人们对传统公司治理的经济学逻辑产生怀疑 ,共同治理原则开始孕育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按照共同治理原则 ,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关键是在扬弃股东至上原则的基础上确认共同治理主体 ,建立有效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治理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行政化严重 ,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 ,资本金严重不足 ,不良资产较高等问题。应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通过多元化和市场化渠道注资 ,在吸收外国和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入股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改善其治理结构 ,推进内部改革 ,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回顾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指出其不容乐观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重探讨企业债券市场的运行机制,阐明了其在金融市场和公司治理中发挥的经济功能,进一步明确在我国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现实意义。最后,就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治理是国有银行商业化的关键,也是国有银行与国际接轨的必备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治理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委托人缺位、代理人缺位、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其对策主要是"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改革"官本位"激励机制,实行组织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