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 的强烈反对,于12月13 日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诚如美国媒体所指出的,这是现代史上美国首次公开退出一项重要的国际条约。说退出,其实是撕毁。这表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地位为所欲为;也表明,俄罗斯作为主要当事国的另一方无可奈何。无论怎样,美国这一单方面毁约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破坏全  相似文献   

2.
美国推行新的亚太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2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会议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美国将推行新的亚太安全战略——“预防性防务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和推行,标志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而这一调整又是美国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就美国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驻索马里维持和平部队,现正陷入索马里内战不可自拔。美国总统克林顿最近宣布,美国决定将向索马里大规模增兵,这表明美国有在索马里愈陷愈深之势。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应该怎么搞? 联合国索马里行动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怎样背离它们维和行动的初衷、陷入索马里内战的误区的。  相似文献   

4.
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确立了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优势地位,而维持和巩固这一优势地位即霸权地位,是美国战略文化的主旋律。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的遏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霸权稳定这一战略文化的主导之下的美国外交选择。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仍有遏制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6.
“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本刊特约记者翟景升华盛顿专电“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劝说反对者同意向墨西哥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时再三讲的,后来又被美国传播媒介广为引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确道出了美国同这个南方邻国之间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艳 《学理论》2011,(10):65-66
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一言一行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美国建国历史至今仅有短短的两百余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美国的综合国力始终沿着这一轨迹前进。作为体现美国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表面上似乎是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特色的表现,但实际上,这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外交话语的产物,并无不渗透出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8.
“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涛 《理论导刊》2001,(7):49-52
“使命”观是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传统是这一观念的反映。从表现上看,孤立与扩张是矛盾的,但从深层次看,两者都表现了美国人的使命意识,是实现美国“使命”的不同方式。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人实现“使命”的方式更为粗暴、更富侵略性,“使命”观危险的一面日渐突出。   美国人的“天赋使命”   在许多美国人的意识里,美国是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美国人承担着改造世界、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这一观念在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根深蒂固。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巴尼特说,…  相似文献   

9.
有选择,就有抛弃,这一体现人心向背的辩证法则在竞争激烈的投票表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5月3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改选过程中,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改选中被淘汰出局,从而在联合国这一世界大舞台上陷入比较孤立的尴尬境地。众多联合国会员国用自己手中的合法而又神圣的选票剥夺了美国肆意评判别国人权状况的资格,这表明自诩"人权权威"的美国在国际上强行兜售的单一"人权标准"在联合国越来越没有市场。更令美国尴尬的是,长期在人权问题上受到美国批评的苏丹和巴基斯坦两国此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当选,而且苏丹是经过…  相似文献   

10.
彭迪 《瞭望》1984,(46)
在美国总统竞选已告结束之际,本刊记者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观察了解,写了这篇印象记。文中从美国选举运动热闹非凡的前台场面,说到错综复杂的后台背景,介绍了美国式民主生活之一斑,及这种民主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近来,欧共体同美国之间公共采购市场贸易争端日趋激化。在5月末美国宣布对欧共体进行单方制裁后,6月8日,欧共体亦决定,自即日起,禁止美国企业承接部分欧共体公共采购合同,以此作为对美国制裁的反报复。这一事态发展表明美欧在这一领域爆发了贸易战。美欧关于政府采购市场的争端始于今年初。美国政府曾于今年2月1日宣布,将禁止美政府部门在公共采购合同中接  相似文献   

12.
文扬 《党政论坛》2014,(13):43-44
对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捍卫,美国有着深切的使命感,认为承担这一任务非美国莫属.尽管美国领导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这种使命感反而愈加强烈.就在上月,奥巴马在对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5)
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晚9时,克林顿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了1999年国情咨文。克林顿称这是本世纪美国的最后一篇国情咨文,是下个世纪的美国人不会遗忘的咨文。不过,在世人看来,这篇咨文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是它发表的背景特别:在克林顿演讲之际,他正遭到国会的弹...  相似文献   

14.
去年1月,白宫正式发表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要“领导世界”,为美国“在21世纪的安全和繁荣奠定基础”。在这里,“领导世界”一说无异于世界霸权的代名词,《新世纪安全战略》报告因而无异于美国谋建21世纪世界霸权的宣言书。争当霸主、称雄世界,这是历史上所有强国的不二政治选择,20世纪的资本主义强国尤其如此。美国既是资本主义强国,又是当今唯一的超强大国,一身而二任,自然不脱这一历史巢臼。美国决策人认为到2015年以前,美国不会遇到全球性战略对手,美国因而获得了称雄世界历史机遇,霸权野心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15.
一月·外媒     
《侨园》2012,(10):5
钓鱼岛之争错在美国中国的6艘护卫舰(应为海监船——本刊注)巡视了有争议的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刊注)。这当然不是战争行为,这只是示威。尖阁群岛在很多方面很像位于日本北方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本刊注),区别只是它实际上由日本控制。就这两个群岛的争议而言,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谁错了?可以勇敢地说:美国人错了。二战结束后,日本应该放弃这两个群岛,其中尖阁群岛更是应该百分之百地放弃。尖阁群岛曾属于美国占领的冲绳县。美国在向日本归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及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了十年,美国金融危机又起,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金融危机,而且,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扩大,波及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及更多国家的态势.这不禁再次引发我们对现代金融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孙红 《学理论》2009,(24):135-136
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确立了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优势地位,而维持和巩固这一优势地位即霸权地位,是美国战略文化的主旋律。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的遏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霸权稳定这一战略文化的主导之下的美国外交选择。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仍有遏制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来自海湾地区的新消息称,利雅得和华盛顿正慎重考虑撤出5000名驻沙特美军的问题。这是因为“美国对削减在沙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慎重考虑,他们觉得把军队调往其它地区更好,有可能选择邻近的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自“9·11”事件以来日趋强烈,一向甚为密切的沙特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美国在沙特基地上的部分驻军和辎重开始转移。这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下一步反恐战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宗教右翼逐渐在美国兴起,开始关心美国社会道德和家庭传统价值观,而后积极地参与美国社会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继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这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通过分析兴起后的宗教右翼对小布什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影响,来帮助人们了解美国宗教右翼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便更清楚地把握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捍卫,美国有着深切的使命感,认为承担这一任务非美国莫属。尽管美国领导世界的实力和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这种使命感反而愈加强烈。就在上月,奥巴马在对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还嫌不够豪迈,他干脆面向全世界发问:"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已经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