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洲议会党团和欧洲跨国政党联盟是欧盟跨国政党网络的构成部分, 并在制度化程 度上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欧洲跨国政党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被一些人认为是未来欧洲向“政党之欧 洲”发展的证据。实际上, 欧盟跨国政党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国内政党的些微因素, 但并不 能因此与国内政党作简单类比。它们是在欧盟特殊的框架下政党跨国合作的特殊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面对冷战结束所致的东欧剧变,欧盟推出了东扩计划,并经1993年哥本哈根、1997年阿姆斯特丹和1999年赫尔辛基欧盟峰会,确定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入盟候选国.2000年12月尼斯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适应东扩的欧盟机构改革方案.综观近十年欧盟东扩计划形成过程,欧盟东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冷战欧洲界定、欧洲(文化)认同的反思影响,而欧盟东扩同后冷战欧洲界定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宋效峰 《东南亚》2010,(3):37-42
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东西方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殖民统治时期,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马来亚进行了制度移植,在非殖民化过程中,马来(西)亚主要政党顺势而生;另一方面,本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深刻的塑造作用,从而使政党制度这一最重要的现代性因素逐渐适应后殖民时代马来西亚的社会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4.
统一欧洲的大战略——欧盟东扩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 ,中东欧国家纷纷要求“回归欧洲” ,欧盟趁机推出欧盟东扩计划。欧盟东扩历经先期准备、制定时间表和选定候选国 ,到目前开始正式谈判几个阶段。欧盟东扩是欧盟和中东欧国家互有需求的结果 ,不仅是出于统一欧洲的理想推动 ,而且是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现实考虑。但东扩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双方都面临着不少棘手的问题。估计欧盟东扩最终完成可能需要10—20年时间。届时欧盟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政党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政党体制历经4个时期的演变,完成了由无序、混乱到有序、稳定的发展过程。然而,与西方国家传统的政党政治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存在着明显缺陷:其一,政党的发育不足,缺乏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其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其三,政党与政权相脱节。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议会中首次出现了起主导作用的“政权党”。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党”的地位,实现政党与政权、政党利益与政权利益的真正结合,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措施,其核心内容是:政权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对威胁政权稳定的政党实行监督;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由几个大党组成的多党政体;在政权力量的作用下,促使“政权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但是,普京政党制度改革的结果,一方面固然有利于加强“政权党”的作用与政权对政党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也对执政党和现政权的优势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欧盟治理的变量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开始更多地向高级政治领域的治理过渡,欧盟治理表现出明显的超国家化倾向。欧盟东扩、欧盟制宪分别反映了欧盟治理的广化和深化,超国家权力、超国家制度和欧洲认同成为影响欧盟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与此相关,主权、民主和认同在欧盟治理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主权的让渡是欧洲治理权力的重要来源,民主是欧洲非国家层面治理制度安排合法性的重要保障,欧洲认同是欧洲治理的文化基础。当前欧盟治理的困境是民主赤字和认同赢弱影响了主权让渡。欧盟治理的深化要求提高治理效率,这意味着更多的主权让渡,民主和认同须为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欧盟获得在欧洲东部原苏联势力范围发展成员的难得机会。2004至2007年,该地区国家大批入盟改变了欧盟及欧洲面貌。同时,欧盟在东扩进程中也经历了波动与调整。当前,欧盟东扩因乌克兰危机爆发严重受阻,有关政策考虑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欧盟东扩对东扩国的经济影响时 ,很多研究学者过分强调了东扩可能给中东欧国家带来的经济收益。本文认为 ,欧盟东扩是一个利益重新整合的过程 ,因此欧盟东扩在让中东欧国家受益的同时 ,也给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欧盟现有政策中的共同就业及劳工政策、共同环境保护政策和共同农业政策等三个角度探讨欧盟东扩对中东欧国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并集中考虑东扩国今后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关系值得注意.从欧盟来说,其东扩的潜在目的是挤压俄,其东扩的对象不包括俄,但东扩的过程绕不开俄.从俄罗斯来说,它对欧盟东扩采取不同于对待北约东扩的态度,想借机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但力求防止欧盟东扩的消极影响,并企图利用美欧矛盾,加强自己的大国地位.今后的欧俄关系,将进一步提高合作水平,建立某种新的合作机制,但俄不可能加入欧盟,双方也不会"融为一体",以形成真正统一的"大欧洲".  相似文献   

10.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原则,政党政治则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主要来自相对成熟的、在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理论,但关于“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的研究更为关注这一理论所忽视的许多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发国家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水平。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巴西的政党政治状况,可以清晰地认识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经典和新兴理论都不可能穷尽“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理论总结,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实际状况尚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这一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独具特色,代表不同族群的政党结成联盟,在竞争中合作,并不断发展演变。这种独特的制度有其复杂的成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从政治和法律角度进行研究,解读马来西亚的政党制度与宪政相关制度的关系,并对其政党制度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现代政党的诞生为政党竞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12年培尼亚改革选举法为政党竞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阿根延完成了从寡头统治向竞争性政党政治体制的转变.新的政治体制具有多元、竞争和开放的特征,而政党竞争的不成熟和脆弱性直接导致了1930年阿根延政党政治体制的坍塌,对此后阿根廷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只是使以意识形态划分的美苏两大集团间的竞争让位于国家间的竞争。这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热点问题,民族战争此起彼伏。美国则要求日本更多地承担政治和经济责任,而日本国内政治体制还处于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与社会党的对立态势,无法满足美国的要求。自民党内的亲美战略派主张国际上追随美国的霸权体制,国内实施保守主义集权,从而拉开了冷战后日本最大一次政治变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2月泰国的大选结果引起了许多人关注,泰爱泰党单独一个党赢得了议会的绝对多数,第一次组成了一党政府,在泰国政坛第一次形成了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吗?一党独大制能在泰国巩固下来吗?它对泰国的社会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国家.它是第一个进入发达行列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达3万美元.政治上虽实行西式代议制民主和多党制,但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在人民行动党的治理下,新加坡保持了政治上的长期稳定,经济上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 democracies with stable party systems, voters can more easily trace policy decisions from parties and representatives within the government to specific policy outcomes. Consequently, party system stability (PSS) has been reportedly linked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 conditions, democratic performanc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oeconomic cleavages. While informative, these lessons offer precious little insight into other factors that can destabilize a party system. In this work, we surmise that terrorist attack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wo commonly used measures of PSS. The results of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time series analysis confirm our hypothesis: deadly attacks proximate to elections destabilize party systems,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multiple standard controls.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within states also influences the degree that fatal terrorist attacks affect party system stability. These findings are based on terrorism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and from PSS data compiled by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7.
Litigation initiated by the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in Southern Africa against all political parties for the disclosure of donations initiated a debate over party-funding regulatory regimes. The case for disclosure and regulation emphasized the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secret funding and corruption as well as the weakening of democratic practi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se claims shows that secrecy has not brought about these predicted effects and that offi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effective in uncovering and prosecuting political and other forms of corruption. Moreover, evidence is presented showing that the disclosure of donors' identities will prejudice smaller, opposition parties to the detriment of South Africa's multi-party democratic system. An appropriate regulatory regime for the country must emerge from a deliberative process, rather than a judicial decision, if it is to be effective. In addition, the regulations must balance transparency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smaller parties through innovative and country-specific monitor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8.
高晋元 《西亚非洲》2004,41(2):29-35
肯尼亚实行多党制已逾 1 0年。其间 ,肯多党制运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肯尼亚各政党 ,尤其是新的反对党 ,有明显的族群 -地区背景等 8个方面。肯尼亚于 1 992年、1 997年和 2 0 0 2年底相继举行了 3次多党大选。原执政党肯盟在前两次大选中获胜 ,莫伊蝉联总统 ,肯盟在议会中也居多数。但肯盟在第 3次大选中惨败 ,总统落选 ,该党在议会中亦降为少数。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主要似有莫伊本人没有参选 ,肯盟失去了较大支持率的总统候选人等 6个方面 ,而这些原因也决定了彩盟在第 3次大选中的胜利。肯尼亚 1 0多年多党制的实践给人们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的改变是中亚国家独立以后政治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亚各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和本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政党体制: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祖国”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乌兹别克斯坦形成了只有少数几个合法政党存在的有限多党政治体制;没有能起主导作用的政党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党体制的显著特征;民主党一党执政是土库曼斯坦政党政治的一个特点;允许具有宗教性质的伊斯兰复兴党合法存在并在议会中占有席位使塔吉克斯坦多党政治体制有别于中亚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