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移斗转,不知不觉又要过年了!虽然“破旧立新迎新年”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但年关送礼依然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水。年关送礼忙尽管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火爆的年关送礼“大行动”已经拉开序幕,人们从年关送礼的忙碌中已经感受到“年”的脚步的逼迫。年关送礼涉及千家万户。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对年关就情有独钟。为了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诚挚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人们便借助年关岁底互送年礼,给亲情友情更增添了脉脉温情,这是中国人注重伦理之情的一种文化情结。即便是平常有点龃龉的邻里乡亲,平时有些纠葛,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2.
“户户纳亲友,出门遥相揖”是春节期间的一大景观,但有时景观背后窝藏着一种龌龊,令人生愤唾弃。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说些吉祥的祝福话,赠些表心意的贺年礼品,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有一些人利用春节“拜年”之名,大搞损公利私,奢侈浪费,用  相似文献   

3.
春节即将来临。春节,是个热闹欢快的日子,然而在旧社会,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难过的年关。杨白劳没有过得了这个关,在黄世仁的逼迫下喝了卤水。“林家铺子”也没有过得了这个关,在萧条的年景下关店了。解放了,春节才不成其为难过的关。当然,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那些年,对被斗的人来说,春节也是个不好过的关。在春节期间,要受到特别的“照顾”,自己得加意小心,否则要被神经敏锐的人抓住“阶级斗争新动向”,在“牛棚”里给增添点“新节目”。只有现在,春节才真正成为一个热闹欢快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又一个春节就要到了。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们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有这么长的节日。但这些年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这两个“洋节”红红火火,传统的春节夹在中间倒显得有一点落寞。最要紧的是人们在长达七天的假日中,不知该怎么“过”。于是商家出了个主意叫做“黄金周”——到异地甚至到异国去旅游。出去转一圈似乎不错,但回来一琢磨,“年”就是玩吗?吃吗?为什么这么吃了玩了却觉得不是在过年?每年农…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领导班子的“班长”叫做“一把手”。然而,某些“一把手”却被人们讥讽为“一霸手”。这些“一霸手”的突出特点是:说话口气大,对人火气盛,办事霸气足。就有那么一位“一霸手”,在领导班于会上公开扬言:“谁敢顶我,我就罢谁的官!”因此,凡他开会讨论决定问题,都是“他一点头齐点头,他一摇头齐摇头”,大家敢怒不敢言! 在领导班子里,如果“一把手”属于“一霸手”,那就  相似文献   

6.
陇东年关     
碧芥 《党的建设》2007,(2):59-59
冬日农闲,陇东人随时日又一次迎来春节。年关里的陇东,热闹、喜庆,除夕、初一、十五别有一番情趣,集市、对联、灯笼等更将“年”的味道浓浓地洒向天地,慢慢地浸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又要过年了。一年有四时八节,民间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过年时,人们或寄一张贺卡祝贺,或打一个电话问候,或相互串门聊天,以表达亲友之情,同事之谊,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些年,一些人思亲思友之情淡薄了,倒是“思官思权”之情浓了起来,手握实权的官员家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8.
又一个春节过去了。春节之前,又见过一个”严禁在春节期间用公款请客送礼”的文件。如要问这个“禁令”这次起了多大作用?从人们的摆谈中就可知道情况不令人乐观。据本人记忆,这几年来对此事年年都在“三申五令”,“三申五令”之后还在“三申五令”。这不禁让人纳闷: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各地要 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民间自发 的,也有党和国家提倡的。在党和国家提倡的活动中, "双拥"工作无疑是春节即"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 工作"。"双拥"即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尽管产 生于抗日烽火燃烧的岁月,但在今天仍是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一 1938年8月在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后,留守陕甘  相似文献   

10.
“红包”问题是老掉了牙的话题,年年讲,年年有,且“份量”年年加重。年关将至,又是“红包”(长辈送给晚辈,晚辈孝敬长辈的“红包”除外)泛滥之时。“红  相似文献   

11.
请您评刊     
时间似箭,日月如梭,好像眨眼之问,又一个新年已近在眼前。年关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更加忙碌,思乡的情愫也越来越浓,超过平时千倍百倍地涌上心头。今年比往年特殊,元旦和春节相距很近,踏入新年,就是腊月,春节随之就要到了。越是靠近年根儿底下,远离家乡长年在外的人们思乡的心情越切。很多人一进腊月就开始抽空逛街办年货,早晚休闲时间打点行囊,随时准备踏上回乡的路程。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把纪委、监察部门比作清洁党的肌体的医生。然而,要彻底根除那形形色色的痼疾,仅靠医生手中的手术刀是不够的。现在,给您讲一讲发生在九台市的故事—— 1993年春节一上班,九台市纪委的同志就接二连三地收到了群众的举报——在春节期间发生的三起赌博案中,有11个乡(镇)村领导干部参与了赌博。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时侯,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同中国人一道,同庆这个节日。香港大公报16日发表施君玉的文章,说世界出现了“春节热”,春节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本国的节日。世界出现“春节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凡是炎黄子孙,不管身处世界哪个角落,每逢春节总要进行一番庆祝。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春节的习俗也远涉重洋,被带到了世界各地。身居海外的中国人欢度春节,为所在国家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放鞭炮、舞狮子、挂灯笼、办庙会等等,无不为当地增添了热闹无比的喜庆气氛,丰…  相似文献   

14.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是何时出现的?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各国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成语叫做“杀鸡给猴看”,意思是惩治一部分人,以恐吓另一部分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场现形记》第53回就有这样的说法:“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看”究竟效果如何呢?笔者以为,可能不是很理想,要小,时下群众怎么会编出“大腐败作报告,中腐败听报告,小腐败带手  相似文献   

16.
年关须把好廉关文/茆永茂节期间,人们习惯于相互“拜年”,拜年时带些礼品给亲朋好友,给小孩一些压岁钱,这是亲情友情的一种表示方式。可如今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却被一些人用来向少数领导干部和实权人物行贿,以达到自己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使拜年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几乎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公式,叫做“XX也是生产力”。最早套用这个“公式”的似乎是教育。那意思大致是:既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教育也是生产力。理由也很简单,没有教育,哪来科学与技术?我已忘了这话出于何人之口,好像不止一人说过,可算是“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18.
元旦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阖家欢乐、一派祥和欢乐的日子里,往往一些单位借机吃喝玩乐、滥发钱物;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号,大行行贿受贿之实。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称之为“节日病”。而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也确实早已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太差,多被此病毒击倒。据统计,被查处的违纪党员领导干部中,有两成左右的人第一次收受贿赂是发生在节日期间,而他们的不法收入中又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节日期间收受的。可见,过节如过关啊。随着穿梭的时光,2004年春节将至,这也意味着又是一年“节日病”高发期将至。在此,我们特作此专题,作为预防针注射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抵抗力较差的党员干部,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使他们站稳脚跟,切莫在年关栽跟斗。  相似文献   

19.
元旦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阖家欢乐、一派祥和欢乐的日子里,往往一些单位借机吃喝玩乐、滥发钱物;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号,大行行贿受贿之实。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称之为“节日病”。而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也确实早已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太差,多被此病毒击倒。据统计,被查处的违纪党员领导干部中,有两成左右的人第一次收受贿赂是发生在节日期间,而他们的不法收入中又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节日期间收受的。可见,过节如过关啊。随着穿梭的时光,2004年春节将至,这也意味着又是一年“节日病”高发期将至。在此,我们特作此专题,作为预防针注射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抵抗力较差的党员干部,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使他们站稳脚跟,切莫在年关栽跟斗。  相似文献   

20.
元旦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阖家欢乐、一派祥和欢乐的日子里,往往一些单位借机吃喝玩乐、滥发钱物;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号,大行行贿受贿之实。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称之为“节日病”。而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也确实早已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太差,多被此病毒击倒。据统计,被查处的违纪党员领导干部中,有两成左右的人第一次收受贿赂是发生在节日期间,而他们的不法收入中又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节日期间收受的。可见,过节如过关啊。随着穿梭的时光,2004年春节将至,这也意味着又是一年“节日病”高发期将至。在此,我们特作此专题,作为预防针注射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抵抗力较差的党员干部,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使他们站稳脚跟,切莫在年关栽跟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