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几期《支部生活》,随手翻了翻,颇为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支部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支部生活》注定还是记忆中的那本充斥了程式化语言、摆着一副严肃面孔、动辄就给人以说教的小册子!而手头这几本杂志,彻底颠覆了自己对《支部生活》的刻板印象,其内容之丰富、语言之鲜活、装帧之精美,使其远超同行。我是做研究的,遍阅杂志无数,不成想《支部生活》可以做得这般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举行的《支部生活》创刊60周年“我心目中的支部生活”读者座谈会上,我们感受到了读者“盆友们”对编辑部小伙伴的热情,以及意见建议背后透明的心、坦诚的意。透明、坦诚,带来的是更深厚的情。前两天,进《支部生活》不到一年的“新人”常征,从她的视角写了一篇“编辑部的故事”,想“八卦”给大家听听,算是向更多的读者亮亮编辑部的“家底儿”。  相似文献   

3.
出版说明     
17年前.在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一位负责同志牵头下,由上海各区县局组织部门中的一批中青年干部编写,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启正作序的《党的组织生活》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全面地论述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生活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出版说明     
《现代领导》2009,(7):5-5,12
17年前.在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一位负责同志牵头下,由上海各区县局组织部门中的一批中青年干部编写,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启正作序的《党的组织生活》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全面地论述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生活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微评论     
@极鬼僵王:《支部生活》彩版试刊,期待很久了!彩版大气端庄,一直很喜欢看“漫画小品”,彩色的更加生动。 @失落的逍遥岛主:咦?近60岁的《支部生活》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换新颜了!欣喜!建议在微博上发图片时使用统一的版面文件,这样喜欢《支部生活》尤其是喜欢“漫画小品”的粉丝们,就可以更清晰形象地在手机上阅读了。  相似文献   

6.
结识《支部生活》还在年少懵懂时,但仅是浮光掠影,浅涉皮毛。真正与《支部生活》交往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从单位业务岗位被调到宣传部门,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作。研究会有一份《政工研究》内刊,是党委的一个宣传阵地,也是党群干部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爱看《上海支部生活》慕白清心专栏的寓理于实。近来一篇《“告老还乡”的为政理念》,  相似文献   

8.
简讯     
8月14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小敏来到《上海支部生活》编辑部,为本刊的编辑记者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主题为《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     
《上海支部生活》2009,(10):49-49
2010年度《上海支部生活》发行征订工作已经开始。为方便订阅,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上海支部生活》是半月刊。上半月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下半月刊(《党课专刊》)的读者对象,重点是党支部书记、党的组织员、宣传员、党课教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读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开订阅。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上海支部生活》2009,(9):50-50
2010年度《上海支部生活》发行征订工作已经开始。为方便订阅,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上海支部生活》是半月刊。上半月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下半月刊(《党课专刊》)的读者对象,重点是党支部书记、党的组织员、宣传员、党课教员等基层党务工作者。读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开订阅。  相似文献   

11.
挚友情谊     
马正祥 《现代领导》2010,(12):46-46
在我身边,一直珍藏着我和我的朋友王汝刚在庆贺上海《支部生活》杂志创刊50周年时一起合影的照片。这不仅是因为当年王汝刚扮演的王小毛等艺术形象使我常常会笑出眼泪,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难忘的是他还和上海《支部生活》的关系非同一般,感情很深。回首往事,多少年来我怎么也忘不了我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09,(11):37-37
《上海支部生活》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是市委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上海支部生活》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宣传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新探索以及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与《支部生活》的故事是平淡的,感情却是真挚的。  相似文献   

15.
经各区县委办组织人事部门推荐,28名熟悉基层党建、热心宣传工作的党务干部,成为《上海支部生活》通讯员网的首批成员。5月16日,本刊召开通讯员座谈会,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兼支部生活主编施全根到会并讲话,副主编张彭鑫等出席,副主编薛耀先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9,(8):30-30
《上海支部生活》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是市委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只要提起笛子,人们就会联想起笛王陆春龄。我在《解放日报》、《支部生活》担任记者30多年,有幸常与陆春龄往来,感触颇深。抚今追昔、思绪万千。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时常一幕幕、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09,(12):31-31
《上海支部生活》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是市委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22,(9):F0002-F0002
《上海支部生活》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刊物,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长期以来,《上海支部生活》面向基层党组织,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市委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被称为“不见面的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现代沪剧《敦煌女儿》是沪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剧,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原型,写了一个知识分子50年坚守敦煌的故事。当初选择这个题材是不是遇到过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