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仍是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提升这部分群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调研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面临医疗支出比重大、医疗救助对接梗阻、社会支持有待加强,以及"边缘户""边缘"等问题.可通过优化医疗支出机制、构建医疗救助沟通机制、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优化"边缘户"保障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进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90后"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整个社会流行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现代性、时尚性、消费性、草根性和无厘头性等特点。受该群体流行文化的影响,"90后"具有创新、不拘一格的优点,但也让他们陷入被表达和被标签化的困惑,对其价值观形成产生强烈冲击。在"90后"青少年教育方面,应从净化文化媒体环境入手,增强媒体评判的客观性,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使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重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守妇女"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而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在某些地区由于男性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这一群体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集孝敬老人、抚养照顾孩子、参加农业生产等多重重担于一身,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重视这一群体,恰当的解决这一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娜  邹居禄 《世纪桥》2010,(13):116-116,120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家的现代化,最根本的要求人的现代化。大学生群体在整个人群结构中具有素养较高,科学知识和人文修养较深,具备较独立的人格追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等特点,以及将来必然担当社会责任,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公民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需。今后十年,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将以"90"后为主体。面对成长于新时期,具有新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的"90"后大学生,如何培养其公民素质,训练其公民能力,成为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巨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00后"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化的群体特征,表现为具有独立意识和务实精神,但同时也具有盲目自信、个人主义、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的劣势。为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发挥"00后"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优势,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教育内容嵌入网络信息载体之中,并以学生熟知的网络化手段将其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农民工"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是实现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更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目前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集中在生存处境、心理状况、发展困境、城市融入等问题上,研究面较狭且缺乏理论深度。分析这一群体的特征,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刻揭示,详尽展现其生存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1,(7)
正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在湖湘大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具有入党早、牺牲早、职务高、影响大等特点;他们或者是省委委员以上、团长以上的职务,或者是党的重要组织的领导人,或是党的重要领导人的至亲;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撼天动地。人们称之为"湖南青年英烈群体"。  相似文献   

8.
"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和主流舆情的风向标,本文基于对当代"9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问题的实证研究,梳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特点,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青年主导价值观教育体系及其实现的对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5,(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心理并非都是消极的、负面的,一些积极的、正面的群体心理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弱化、消解其中的负面成分,引导、升华其中的正面成分,进而实现群体心理的优化,对于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应然变为必然。党的十八大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突显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它与"中等收入者"、"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能同等使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12):54-55
公职犯罪现"80后现象"近两年来,一些法院在审理公职犯罪案件中,发现当前公职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青年逐渐成为该类犯罪的重要组成群体,且呈现出入职时间短、文化程度高、职责权限小、涉案金额大等特  相似文献   

12.
陆传照 《唯实》2005,(3):11-13
多年来,南通市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过程中做出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近300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其中,扶贫济困的"莫文隋"群体、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支教助学的海安教师群体等典型,成为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反响。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南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90后"农民工与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在群体特性与现实需求上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应之策为:一是要基于协同治理理念构建起满足"90后"农民工现实需求的社会保护政策网络,这是做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二是要基于发展性原则做好"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要借助科技媒介,创新应用契合"90后"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四是"90后"农民工密集的企业可以尝试营造出适应"90后"农民工代际特征的企业文化,基于企业文化创新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五是要基于"90后"农民工的异质性特征加强对该群体的差异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00后"作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生力军,2-3年内会逐渐步入大学阶段,学生群体的显著时代性差异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本文提出了对未来三年"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改革的提前性思考,分析对比"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间的差异,并从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出发,提出应对未来"0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收入分配差距大小与"美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收入分配差距小的时期正是下层群体收入水平提高、中产阶级兴起、"美国梦"实现的时期;反之,收入分配差距大的时期正是下层群体生活水平下降、中产阶级衰落、"美国梦"破灭的时期。这一发展逻辑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认知和实践价值在于,必须注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增强社会流动性,扶持中等收入家庭以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刘璐 《实事求是》2016,(5):80-84
语言是沟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途径。语言差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间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逾越的鸿沟。目前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语言利益化"认识导致学习热情不足、"大汉族主义"现象导致对少数民族语言作用轻视等问题,倡导民汉干部群众互学语言,特别是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必须通过提高汉族群体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通过招工、提干等社会政策引导学习需要、通过媒体导向使学习融入生活等方式方法,提高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专题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得知:同辈群体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政治观、人际观、职业观以及择偶观等价值观呈相关关系,其中群体亚文化、群体类型、群体时空优势及群体价值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同辈群体建设.重视群体成员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科学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旭梅 《山西青年》2022,(6):190-19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850名"00后"农科大学生爱情的理解、恋爱动机、恋爱追求、爱情维持及失去爱情等方面的爱情态度进行调查,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00后"农科大学生务实化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事态度及差弱化的心理素质等群体特点.该调...  相似文献   

19.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将党员的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90后"党员群体因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决定了其党性教育路径的特殊性。如何结合"90后"党员特点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90后"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分析,设计党性教育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