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本导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要求从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切实增强其就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实施求职面试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的职业发展。学校可从职业发展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根本任务等方面论述其必要性,从国家政策引领与高等教育改革、高校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具体实施等层面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审美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学以文化研究为己任,能为大学生审美文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式。人类学视域下大学生的审美风尚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娱乐化,审美误区表现为:庸俗化、盲从性,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为:媒体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以唤起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形成高雅的审美意趣,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亲和力提升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源于教育对象对教育主体人格魅力的感知与接受程度,反映了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真理性的感知与接受程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形象""气质"的综合体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必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负面因素的消除、学科影响力的彰显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建构。从实践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应当以强化教育主体的立德树人能力为现实前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为基本手段,以满足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彰显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就是通过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做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不仅是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也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在联系,从主体性、个性、能力和社会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使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水平不断随时代的发展而提升,达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生档案袋评价模式的提出是对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它注重学生未来发展,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保证个人选择,体现个人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将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内化",真正做到通过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大学生"需求—认同—接受"这一发展过程,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闲暇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闲暇教育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闲暇能力,有效利用闲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学校应把闲暇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在自主闲暇的时空中发展个性,完善品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美育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通识教育具有内容浅显易懂、覆盖面广等优点,是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立足于新时代美育背景,对当今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求改善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以期提升其在高校美育中的有效性,推动高校美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创新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人的本质理论规定了创新教育是拓展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方式;人的现代化理论规定了创新教育是提升人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规定了创新教育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思想教育中主体的自我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教育是人们利用网络工具来发展人自身的特殊对象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提升主体的自我评判能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教育逻辑链,它包含着逻辑起点、发展过程和价值目标实现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又能以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探索二者有效结合的路径,一方面要促进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另一方面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当前高校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创业教育队伍建设、校内外资源相互配合等路径,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高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引,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现实途径、环境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提升创新性、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李萍萍  李宏伟 《求实》2003,7(Z1):216-217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大学生对美的崇尚和追求,无论对高等教育还是对其自身来说,无疑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能,把审美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一、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黑格尔曾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是各高校进一步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院(系)作为主要承载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层组织单位,在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系统思维是纵观全局,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的思维能力。文章将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一种生涯教育新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审美心理误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中促使大学生形成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点。创业教育体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拓展。高校应通过创业教育来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丰富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成才动力、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作用。高校劳动教育应当遵循认知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并最终形成良好劳动品质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实践体验、回归生活世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也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崭新路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