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革命性的情感价值。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民族信仰,给中华民族贡献了崭新的信仰理论,成为自儒家信仰以后最深入人心的完整的信仰体系。毛泽东在长期复杂的革命实践中屡次站在正确的方面,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政治领袖地位,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依赖感。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崇高的无产阶级品德以及巨大的传奇色彩给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以极大的满足。毛泽东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和尊严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深远谋略,使备受列强欺压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是把握新时代青年运动主题和方向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情怀突出表现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爱党情怀、扎根人民的为民情怀、奉献祖国的报国情怀三个紧密衔接、互相渗透的重要方面。青年厚植爱党情怀,要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掌握科学的理论成果,坚定听党话、跟党走;青年培养为民情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树立为人民幸福奋斗终身的目标,同人民一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青年践行报国情怀,就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仅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对人民群众爱国情怀的情感呼应,更是针对香港事件暴露出香港地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失问题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的深切关怀,凸显对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年居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受众地位的重视。新时代,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家国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双重理论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重视针对处于人生"抽穗期"的当代青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宇文利 《理论学刊》2007,2(7):22-27
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发端于其早年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到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得到熔铸和展现.建国前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在布局上强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重点上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途径上注重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在对象上强调抓好共产党员和青年群体,在方式上善于利用典型教育.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开启。新时代爱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最新呈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蕴涵和内在特质主要表现为"三个统一",即彰显主题一维性与主体多元性的统一,突出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体现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孙秀民 《理论学刊》2006,2(6):30-31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它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升华和培育了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正如毛泽东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1](P520)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进一…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坚持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新求变的思想观念。红色文化是孕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沃土,滋养着毛泽东恩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初探邢济萍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留给后人的一份放射着瑰丽光焰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渊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从青少年时期起,毛泽东便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  相似文献   

9.
正朝鲜战争爆发已经过去60多个年头了。回顾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重大抉择,展现了运筹帷幄的高超艺术,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尚情怀。一、出兵援朝──毛泽东艰难曲折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党史为载体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党史教育的政治性,促进新时代青年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握党史教育的整体性,培育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握党史教育的人民性,厚植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把握党史教育的时代性,增强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自觉。  相似文献   

11.
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才能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青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一百年前,面对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苦难中国,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贡献。本文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轨迹做一比较和梳理,以两者结合的方式描述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3,(9):21-21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毛泽东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毛泽东这里可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表现为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后期表现为坚持走社会主义强国之路。毛泽东的诗词集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根据别林斯基的论述,毛泽东属于那种强烈表现民族精神的世界性诗人。  相似文献   

15.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以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以树立对祖国的高...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9,(12)
五四运动历经百年,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孕育而成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五四精神表现为面对民族危机奋起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进步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青年价值观,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石,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青年创新意识;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依托,增强青年民主观念;以求真务实精神为支撑,锤炼青年品德修为。进而引领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化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进行探究和思考,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应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摆脱消极思想的阻碍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深入宣传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提升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课题。这需要以感悟马克思的精神境界和伟大人格为出发点,增强青年对马克思生平的情感认同;需要以"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为关键点,引导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需要以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之魅力为切入点,自觉促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向青年理想信念、情怀志趣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话题,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捐躯.古今中外,大凡有高度民族气节和政治责任感的政治家无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近代到当代,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中国人民从香港回归由百年梦想变成真的现实中,从邓小平为香港回归运筹帷幄费尽心血的操劳中,深切感受到邓小平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胆创新,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爱国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为炎黄于孙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