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大学生对在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系统的认可,自愿受其约束并遵循其行为要求的过程。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认同、反向认同、理论认同与实践认同相背离等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作用不足、网络的流行等都影响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为此,要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建立双主体互动机制,完善意识形态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依靠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上升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高度,并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力、影响力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融为一体;二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渗透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相辅相成;三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影响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践行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媒体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体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超文本生产、消费主义化、泛娱乐化以及博眼球效应等特征改变了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行为模式,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更趋多元化,可能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失衡,弱化了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本文从解读媒体文化的特征入手,探究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方式,提出了媒体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正向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高校借助新媒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同时,也承受着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育载体,加强校园舆情监督和管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和认同。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网络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传播的新工具,搭建了借鉴各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经验的新平台,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但也面临系列挑战: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等。有效应对策略显得必要而迫切: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西方敌对势力宣传的普世价值,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是否坚定,是否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是我国能否守住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试金石。如何把国家安全理念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当前,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一些想法。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即"目标管理机制、朋辈辅导引领机制、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科学创新实践机制",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谣言传播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弱化高校网络舆情监控能力、削弱大学生责任感、增加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成本。群体趋同性、认知局限性、责任缺失、道德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舆论复杂化是大学生传谣信谣的主客观因素,网络技术革新是大学生传谣信谣的技术因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谣传谣治理对策包括: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筑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健全自媒体监管机制,构建自媒体管理体系;建立自媒体辟谣机制,"防""控""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对民粹主义这一概念并不熟悉,但对民粹主义的具体观点有相当的赞同度,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思想认同正相关,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思想认同负相关,说明民粹主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十分复杂的影响,应重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抑制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大趋势,其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和优势,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资源、新平台,也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要加快树立全媒体融合思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善用大数据筑牢高校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圈群自建立起就带有鲜明特征,圈群中主流意识形态缺失、思想引导难以介入、思想交流高度自由,给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圈群视阈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供给,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圈群理想信念教育队伍,这对丰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产生了双重影响,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格局。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不仅要转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范式,发挥其引领作用,而且要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拟态环境,以期全面建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高校微文化安全为主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各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微文化领域主流媒体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任,但同时还存在大学生微文化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微文化领域负面信息影响明显、高校微文化引领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大学生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加强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增强微文化安全意识;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强化高校教育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微媒体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网络平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但网民非理性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困境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元使网络意识形态面临风险。党和政府应从主体、客体及环境三方面源头入手,坚持加强对民众的思想理论灌输、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多元价值文化、提升执政公信力、创新网络环境治理办法,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代言功能,全方位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有效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承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的时代任务迫在眉睫。文章以培育逻辑来分析如何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主要是从重视家庭启蒙教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媒体融合效用四个维度进行合力引导。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的倾向性认可,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对特定文化的归属感。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一定的文化认同危机,红色文化作为消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一种有效载体,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因而,应该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消解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的倾向性认可,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对特定文化的归属感。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一定的文化认同危机,红色文化作为消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一种有效载体,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因而,应该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消解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不再是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网络空间内的文化,而是在网络时代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所产生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社会精神财富的总和。为了应对网络文化的时代性、矛盾认同性和双重效应性等特征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尝试从尊重社会阶层的核心文化、强化社会阶层的亚文化、淡化社会阶层的冲突文化、培育社会阶层的重叠文化四个层面,论证网络文化语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