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决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新形势下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战略意义、基本现状,并找到针对性策略: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加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民族文化表达;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孙静 《世纪桥》2023,(2):49-52
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新生代青年,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重任,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让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再上一个台阶,把知识传授和信仰培育二者相互结合,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3.
理性诉求和非理性诉求是两种基本的诉求形式。根据诉求重点的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分为理性诉求和非理性诉求两种方式。接受主体对理性诉求和非理性诉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息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即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进行加工的,不同加工方式引起态度改变的持久性及态度改变对未来行为预测的准确度不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要引导接受主体通过不同的路径对信息进行加工。作为教育者,既要运用理性诉求方式。以理服人,又要运用非理性诉求方式,以情感人,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认知偏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外化于行有待提高、少数青年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弱化现象。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方面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党员信仰状况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变化,个别党员甚至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高校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状况,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信仰是一种狭义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与教育信仰一样,它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教师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教育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经师"走向"人师"的力量源泉,从职业上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精神动力,从"有限"走向"无限"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兴起、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廉洁教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平台,给高校廉洁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在现实中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廉洁教育的路径,创新方法、创新内容,促进高校廉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廉洁教育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强廉洁教育,要根据师生的不同需求,分类施教,有针对地开展廉洁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校廉洁教育;要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平台,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廉洁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方式。新形势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及教育环境四因子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因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其中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内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内容;需要进行有效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包括遵循信仰生成的规律、打造"思政金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立足于现实对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与向往,是一种宝贵的精神需要。但在社会转型这种形势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困惑,信仰发生动摇甚至出现危机,共产党员也毫不例外。党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基地,应积极探讨研究信仰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但是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探索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路径,应当从它的立足点、前提、依托、主线、关键、保障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与感召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低效向高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涵 《世纪桥》2023,(7):71-7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注重其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的塑造。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通过依托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创新教育方式以及依托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这种将红色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对于将中国优秀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正确把握信仰环境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信仰客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仰主体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信仰路径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的新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不是纯粹的精神冥想,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敏感人群,其自身鲜明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征要求其信仰教育必须立体、丰满.而生活世界的多样、多元和潜移默化恰恰符合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世界中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反馈的情境设计会让信仰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战场,大学生的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任务,它充分彰显了我国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实施"05"方案1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得到深入落实,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思政课教师素质和结构得以完善,在增强当代大学生"三个自信"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课程建设是基础和关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只有意识到自身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和创新途径,才能推动我国的高校教育课程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达到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特点及存在的困境,重点阐述了对课程建设进行创新的路径,希望对高等教育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20.
王越彤 《世纪桥》2024,(1):77-7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媒体育人时代。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阐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运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