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必须清楚知道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必须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才能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即培养什么样人,树立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如何培养人,增强"三全"育人理念;为谁培养人,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把握才能完成。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形载体,也是健全高校德育考评体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把握才能完成。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形载体,也是健全高校德育考评体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过程。在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定位、自我发展需要因时而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更能体现立德树人。坚持在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指导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与新发展,进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贡献高校智慧,彰显思想政治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及思想纲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大学生公益支教组织作为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公益理念的培养、社会公益实践的开展以及高校公益文化的建设。秉承高等教育的发展宗旨,本文从"立德树人"的理念视角出发,总结归纳出了高校公益支教组织的三条育人路径,分别为"观念育人""实践育人"及"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的核心是“人”,出发点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心在“育”,重心在“全”,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将雷锋精神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融合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对雷锋精神一体化“三全育人”展开研究,既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也是对凝聚民族复兴伟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7,(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我国高校在新时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指南。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基本遵循"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的核心职能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始终关注的根本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的要求,古已有之。《左传》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是说,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有高尚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毋庸置疑是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灵魂,高校要遵循灵魂指引,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通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三个具体维度,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传承,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神圣使命。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立德树人工程,高校须通过抓住"党建龙头"主心骨、做好"以生为本"引路人、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种好"课程思政"责任田、打造"三全育人"生态圈、搭建"家校互动"同心桥等构建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范式与新生态,形成高校立德树人整体合力,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在立德树人的问题上站稳立场,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办学兴校、育人育才全过程,厘清立德树人的方向和思路,明确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好立德树人的政策机制和教育资源,筑牢立德树人的根本支撑和依靠,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切实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就要明确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建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育人始终,以"三个塑造"入手,探索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贯穿于高校工作的根本理念。教师在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需要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立德树人理念始终贯穿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文章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提升高职学生党建质量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本质上回答了在有着悠久"崇教尚德"历史传统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下中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把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历史回想和时代回应,也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正确把握高校德育工作实际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结合,坚持全覆盖与优化高校德育工作格局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推进德育理念方法创新,优化高校现代治理与高校德育工作机制有效契合等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及其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郑芳 《党建》2021,(10):34-3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育人工作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育人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明确教育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深化新时代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是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独特教育资源,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肩负初心使命、强化奉献意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从理论逻辑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从实践逻辑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体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要求,完成“为谁培养人”的现实需要,实现“怎样培养人”的有效路径。高校要通过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一体化等路径,形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余澳 《党建》2021,(8):62-63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党支部是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层组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党支部以课堂建设、学科发展、队伍培养为抓手,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立德树人工作,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学生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相似文献   

19.
底线思维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它对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走文化育人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文化育人的现实状况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守文化育人安全底线、坚守立德树人的规律和政策底线、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进而牢牢掌握文化育人的主动权。通过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体制机制保障以文化人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立德树人"与"四个全面"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为"立德树人"指明了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高校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