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年轻一代中盛行,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中不可避免地与二次元文化发生交锋。正视二次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消解,分析得出二次元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盛行所带来的以原创性提升表达魅力、以陪伴性增强情感魅力、以互动性促进议程魅力等启示,提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凝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吸引力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智能算法、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通过人机协同、交互设计等方式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主流思想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传播内容个性化、叙事方式感性化、呈现场景立体化大大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精度、温度与力度。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编织的“信息茧房”、多元社会思潮的碰撞、拟态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弱化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现实挑战。因此,我们应遵循价值引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技术赋能,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智慧升级”;完善制度监管,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长效续航”:以规避主流意识形态的分化与消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既提供多种意识形态网络表达的文化载体,又导致意识形态网络治理的“算法困境”,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境遇,并使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在技术、文化与价值层面表现为三重逻辑:解构与重构的技术逻辑,涉及新媒体“技术赋权”与资本操控信息传播的相互联系;冲突与契合的文化逻辑,关涉新媒体多元价值与文化引领的对立统一;现实与未来的价值逻辑,关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相互支撑。审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三重逻辑,探究新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是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5.
储著源 《求实》2017,(1):4-13
"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党和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而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蕴。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阵地,是各国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时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转型期主流与非主流相互交融、交锋、斗争,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两者相互混淆、主次不分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主流的权威地位。科学解答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含义、指向、表现、特征、标准、地位以及建设策略,既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战略,也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更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大众、培育主流价值观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在长期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对各方面经验进行深度总结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理论前提、实践基础和现实导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三个维度。针对现实中提升意识形态引领力面临的一系列困境,要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与思想指引、加强传播理念创新与手段创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路径,以期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能转化为可感知、易认识乃至能观看的象征形象,从而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社会加快变迁下,我们党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借助图像、仪式和沉浸式新闻等形式,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由抽象性向现实性具象转化,极大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入探究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典型样式,对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人既是一种理性存在物,又是一种感性存在物,不仅有物质利益需求,而且有复杂的情感需要。因此,一种意识形态要想真正获得公众认同,不仅需要理性认同,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相反,若不能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就会沦为干瘪的信条或低级的说教,无法激起人们对它向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文从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入手,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选择和科学技术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定位到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高度上,定位到决定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上,定位到决定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上。其基本思路包括社会思潮引领与整合方略、国家文化软实力"硬化"方略、思想宣传的教育和社会动员方略、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方略、对外交流和协调方略,其话语结构、叙事形式都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13.
二十一世纪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则胜 《探索》2002,(4):76-80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较量,已经由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对抗转变为不同文化模式的对话与冲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国际社会的文化回应,将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第一,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文化;第二,创建国家意识形态,实现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无论从哲学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看,都有其必要性。当前,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过分强调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是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灌输”等同于强迫接受。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必须把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作为前提;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关键;把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交往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秩序,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的挑战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加激烈.面对挑战,如果仅仅一味地依赖于传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用躲避甚至拒斥与对抗的做法来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无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为此,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开拓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要素资源,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之切入发展实际,表征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有效载体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契合度非常高。河池红色文化资源潜隐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教育因子,能为地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理想信念、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群众路线、廉洁自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滋养,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析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的影响,在提出规范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着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之一,也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倡导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要认清国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看待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优势,也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准确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需要把握好包容与包庇、包容与纵容、包容与斗争的关系。有效增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就是要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载体、使之回应社会大众的期待关切、使之助益个体梦想的成就实现。增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过程,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场和原则,揭露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引领和整合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视频日益成为社会表达的重要方式,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不断优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价值日益凸显,智能技术赋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这使得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呈现出叙事方式生活化、传播内容符号化、视频传播精准化及传授过程互动化的新表征。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有助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要推动时空建构,营造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新场域;要进行符号重构,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视频化呈现;要推进媒体融合,拓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渠道;要加强机制建设,保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的良性发展,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