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决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新形势下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战略意义、基本现状,并找到针对性策略: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加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民族文化表达;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思想信仰的非理性化与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脱节、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瓶颈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以育人文本,创新宣传教育载体,转变工作观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教条,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化、理论通俗化、方法生动化、载体多样化",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认知",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培养时代新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兴衰存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契合的规律,遵循时代新人生成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新人,以"四史"及其成功经验启迪新人,以现代化建设实践及成就锤炼新人,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了解度和认同度有待提高,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1]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本文拟就此做一点探讨,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全面把握信仰教育的知识结构,注重信仰基础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相结合从广义上讲,信仰教育渗透于所有的知识教育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困境主要表现为信仰需要和信仰"被崇高化"的冲突、信仰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疏离、信仰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文化多元社会与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薄弱的矛盾。解决这一信仰困境要重视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重塑回归现实生活的信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首次将"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时代新人"的内涵定位。高校作为培养造就"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要将大学生使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探索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实践路径,依照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逻辑理路,系统设计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合理构建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引领、课堂明道、文化浸润、实践砺行等方面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是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由不信到真信的必然措施。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偏差"在于对重大理论问题阐释不足,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质疑。将重大理论问题融入课堂,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有助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救国"理想是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先进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是慎重而且坚定持久的。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实现了"救国"的社会理想,挽救了危亡中的中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肩负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同样要审慎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求比较各种观念思想,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确立以后,当坚定不移地为其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11.
讳言"共产主义"是干部队伍中易被忽视的现象,其深层逻辑是思想理论上的困惑导致信仰的弱化。本文从构建学术环境着手,指出强化共产主义信仰需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化,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宏观视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关研究,及时跟进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一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所在,对践诺历史使命、回应时代课题、实现民族复兴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历史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人观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生成依据,蕴含着眼全方位、纵观全过程的系统思维,不忘来时路、延续好传统的历史思维,分析新矛盾、定位新坐标的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包括目标、内涵、路径的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90后"大学生的信仰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开放性、包容性的发展态势和矛盾性、多变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这给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既需要从理论上准确把握信仰教育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也需要在实践中加强理论透视、价值引导、情感体验和网络辐射,增强信仰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5,(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信仰的认知明显不足,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正视这一现状。本文就"什么是信仰"、"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和"大学生应该信仰什么"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弥补大学生信仰认知的漏洞,澄清大学生在信仰上的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11)
学习党章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环节。学习党章应重点学习它的基本内容、历史沿革,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学习方法包括带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去学,坚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对照党章寻找差距、整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实际和不同群体特征,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划分,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走过了辉煌的百年历程。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把遵循实事求原则作为基本前提,把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作为必要条件,把全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目标。与此同时,以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责任等为标准划分多质性教育对象,以整体性为前提安排层次性教育内容,以普遍性为基础用活针对性教育方法,以"知、情、意、行"为进路实现统一性教育目标,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之启 《学习月刊》2013,(24):68-6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代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各个方面,既有信仰指南,又有共同目标,既有精神精髓,又有基本道德规范。这对明确大学生的成才方向、成才目标、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以宗教为信仰、排斥主义信仰化的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下。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被确立为信仰,与中国以"主义"为信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众归属感缺失效应、开放环境下的"再对比"效应、领导干部消极腐败效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深层原因。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立足信仰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共产党人实践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理论,回归日常生活,把信仰教育和干部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正义和制度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价值上的契合。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承继党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的现实选择,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