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占据话语制高点,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运行态势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建构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善于把握新形势,打破新壁垒,不断更新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理念,转换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式,强化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指引能力,提升网络空间感染力,才能掌控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方向,最终实现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新场域。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网络道德、法治建设和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升政治素养、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理论阐释能力和网络交往能力等,自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增强高校网络空间价值引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价值引领的新场域,为高校价值引领提供了新样态,同时也是高校价值引领的新向标。但在其现实性上,仍存在网络空间削弱了价值引领主体的权威性、提升了价值引领客体的难度、增加了价值引领内容的复杂性等难题。因此,高校要加强网络空间价值引领,明晰高校学子的使命担当,同时防范化解隐性危机,探索价值引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空间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延伸,网络空间孕育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在此背景下,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乱象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信息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阵地变化消解思政教育平台布局以及信息势差加大思政教育难度等挑战。同时网络空间也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海量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个性教学成为可能。因此,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应从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多元化的高校思政课堂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强乃社 《新视野》2022,(5):51-58
空间治理是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空间治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其主要类型有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治理、区域空间治理和网络空间治理。空间治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实施,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交融交锋逐渐增多,互联网在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时代,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来达到教育目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世情、国情的新变化、新挑战,爱国主义教育应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等层面与时俱进。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共青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应发挥自身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平台育人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唐远清 《前线》2017,(8):19-22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治理和发展互联网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对网络空间的科学认识,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的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思想,并从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的高度,为破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是指高校充分运用网络空间的独特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内容,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全体教育对象所形成的说服、引导、教化、感召的能力,以及增强受教育者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冀里栋 《世纪桥》2023,(4):33-3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责任,是国家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固本和铸魂工程。在高校中,大学生辅导员队伍是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的主要引领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分析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索未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的有效途径,为指导高等学校辅导员进一步开展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引导教育,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语境。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的整体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成为新时代的政治话语、价值话语、实践话语和国际话语。新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际遇。党领导一切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全面发展战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格局,国际形势新态势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客观事实,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提。这些思维主要有政治思维、整体性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时代内涵,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参与的行动前提、内容供给的现实基础和积极体验的内在本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落实育人使命、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对于明确发展方向、增强改革动力从而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做好高校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与新途径,也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阵地。必须认真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积极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综合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微信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让微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成为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社会进入图像化时代。图像化表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文化、大学生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带来一定冲击。这既与当前资本消费的客观原因密切相关,又有大学生主体性发育不足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在不足的原因。为此,必须通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图像化素养、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场域图像化新样态,并结合时代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叙事能力,从而在供给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8.
张思悦  王莉丽 《世纪桥》2010,(23):76-77
高校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具有新时代特点和心理倾向的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开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需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新特征,根据其呈现的新内涵、意义和挑战做出积极应对。面对网络不健康环境与多元化思潮的影响,结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涵义以及工作开展现状,从夯实组织保障、筑牢教学根基、优化活动载体等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大学生政治意识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历史之维回顾政治建设脉络,科学把握大学生政治意识培育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以现实之维呼唤政治意识培育,深刻理解大学生政治意识培育是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统筹“四个伟大”的使命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以实践之维强化政治意识培育,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网络空间治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意识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