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时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权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与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态理论离不开对生态权益的探讨。生态权益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和致力研究的问题,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权益"的概念,但是他们在诸多论著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态权益保护的思想,摆脱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他们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解放有赖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这预示着人类社会必须走向生态文明才有出路;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既取决于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至少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人类必须搞清楚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类应该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成为可能.宁夏在实施反贫困战略和进行大开发时,也应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无情批判促生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和谐哲学的最高境界和实践完成。对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对抗危机的一体化改造则是其和谐哲学的实践路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哲学的当代图景并不具有实践的均衡性,当代社会已经分延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重和谐向度。  相似文献   

6.
严书翰 《理论学刊》2012,(7):4-8,127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由三大部分内容构成,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这三个部分中遴选出15个前沿问题进行评析,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在这些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论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秋红  张海鸥 《唯实》2002,1(5):7-10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 ,是当代人类对历史上 ,尤其是近代以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对立、人与人的冲突失调所引发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深刻反思的结果。它要求人们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超越原生平衡状态、紧张对立状态 ,向人工生态平衡阶段过渡 ,以此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超越群体本位、个体本位 ,向类本位过渡 ,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 ;在这两个超越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社会形态的超越 ,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使人类社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批判视域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哲学批判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关系;二是以社会批判揭示人与自然双重异化的根据所在。通过双重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人类自身及人与自然双重"和解"的理论建构。系统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涵的批判品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揭示了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前的金融危机又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坚持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变革,是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牢固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条件。以此为视角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等,大大丰富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吴海燕 《求实》2005,(10):27-29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变革,是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牢固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条件。以此为视角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等,大大丰富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就是社会伦理学说。他们从人出发研究社会这一作为人必须与之交往的虚拟主体与人的关系,对它们加以道德评价,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制约人、决定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侮辱人、奴役人,是不道德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因而是道德的。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目标,中心是改造社会关系——消灭奴役人的旧社会,建立最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使社会成为道德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哲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是对上述人的解放理论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对实现人的解放具体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可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和谐的社会。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普遍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和谐,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要求人们“和为贵”,互相容忍,互相尊敬,和谐共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文化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等思想;在人之身与心两方面,儒家重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要求人们重视生命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儒家的这些思想精神无疑对缓解和解决当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提供了智慧的源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如何开发而不破坏,从而为…  相似文献   

16.
关德伟 《新长征》2006,(4):14-15
解决信访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吉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各种矛盾纠纷,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当前信访工作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党刊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何毅亭在《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一)公平作为道德和法的观念,不是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9.
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厘清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界也就无法生成人和人类社会。但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体,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自在自然”被转变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中国意蕴在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要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生态哲学。而关于未来社会变革目标的"两个和解"观点,则为今天的生态危机,同样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的最终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