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来有"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的称谓。作为南宋著名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如何看待礼仪文化?《朱子家礼》一书有哪些影响和现实意义?朱熹重整礼学对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可资借鉴的经验?记者就此专访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党建是"双一流"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应有内涵,是"双一流"建设总体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政治站位、更高建设标准、更强治理能力等更高要求。以一流的党建工作保障"双一流"建设,要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大背景,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中国特色的根本要求,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指导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7,(12)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又是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大学治理能力,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力量,在"双一流"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的一流方向发展,但仍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阻碍"双一流"建设进程。依托"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应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注重平等对话、加强专业培训及优化工作分工等路径,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人礼"是我国古代"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标志个体从家庭进入社会的重要仪礼,历史上的"成人礼"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冠礼"与"笄礼"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实行最为普遍的"成人礼"形式,"度戒"却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族男性"成人礼",不同形式的"成人礼"在仪式过程、仪式内容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后喻文化时代的信息碎片化和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质疑能力作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充分把握后喻文化时代的特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意涵,从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于质疑三个维度探索培养大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钻研精神,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具有强基固本、革故鼎新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时代使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教学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线上一流课程建设既有利于多元化的教学,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新冠病毒感染促使高校全线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线上一流课程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但作为应急的线上课程,建设质量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了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线上一流课程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梳理礼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历史价值,总结礼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发掘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神意蕴,提炼礼仪文化中的"仁德""和合""以人为本"等优秀思想精髓。这些传统礼仪文化的优秀思想理念,正是"礼仪之邦"得以续存的基因密码。文章建构了传承传统礼仪文化的跨时代价值通道,为进一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各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创新,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贵州纵深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大力实施"双万计划",不断优化学科和学位点布局,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发展。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贵州各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魏志俏 《世纪桥》2014,(4):57-58
"礼"是我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更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君主权威的重要工具。当今中国强调建设法治社会,但仍不可忽视"礼"这一非制度性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已经进入"双高"建设的关键期。加强思政课程的开发,既是"双高"建设的要求,也是专业建设的新增长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整合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地方性知识作为地方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多样性和经验性等特点。从内在价值而言,易于对高职学生产生知识吸引力。从外在价值来看,优秀地方性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着力点相耦合,理应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秉持平衡、一主双辅、内容与手段并进的三个融入原则,采纳文化整合基础上的"附加"融入模式,采取校本课程开发及国家课程的地方化两种范式实现地方性知识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帮会文化是有组织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文化因素之一,但作为"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帮会文化以"大传统"文化为基础,儒家思想是帮会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儒家思想中他律规则的高压环境、"不法"的人治导向和礼法教化的虚伪实践正是帮会文化的重要文化渊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对有组织犯罪的防治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必须注重"四化":即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课程化、示范化、活动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履行办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使命的战斗力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杨浩 《世纪桥》2015,(12):87-8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化的进行、西学东渐的深入使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收到了严峻的挑战,人生意义的缺失、信仰的缺失等问题也随之突显。回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养分,似乎早已成为当代学界的共识,而重新反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也就更具有学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上层建筑现象、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是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历史过程中的、现阶段进行的重大具体步骤。其深刻的重要思想渊源,是马克思的价值论,其思想基础的丰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深厚内涵及当代价值,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仁"的提出"仁"被孔子看作是最高最核心的道德原则,也是他学说的中心思想。他经常谈论"仁",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其中比较著名  相似文献   

19.
<正>石油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所属院系。石油工程学院秉承"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文化兴院"发展思路,围绕"强化传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双一流”发展战略日渐成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为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方针,工科类高校应加快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培养科技创新型综合人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实现过程中需要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确定正确的针对性培养模式。本文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培养光电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设立“大实验班”、科学融入教学、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工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等,有效提高光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