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直接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之中,体现在以情感为媒介实现由知识向价值的转化过程之中。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能够丰富"纲要"课的知识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性。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通过"纲要"课程课堂专题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网络平台等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能够有效实现"纲要"课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高低是衡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提升高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必须坚持育人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知行合一的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高度抽象、理论比较枯燥,对不喜欢说教、讲究实用、自我意识强、追求自我实现、注重社会价值感的90后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确有很大的挑战性。可利用武汉革命旧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实施了实践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以日本侵华暴行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实践了研究式、载体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推进学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核心内涵,包含获得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在此构想基础上,从认知度、认同度、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参与度五个层面构建获得感的层次维度,开展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思政课课程价值、课程内容以及教师个人等方面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较高,但对思政课的情感体验较低,学习兴趣不高,行为层面获得感不显著。因此,思政课要提升学生获得感,通过价值引领,夯实获得感的基础;通过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推进获得感来源的改革;通过互动实践,提升获得的信服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营造良好的获得环境。  相似文献   

5.
魏雪青 《世纪桥》2023,(4):48-5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理论来源、教学内容、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天然契合性,因此提升教学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形式创新,是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重申,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虚无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着尖锐对立。"纲要"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得以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深刻认识其危害,深化教学改革,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侵蚀。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提升对获得感的价值追问,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文章基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始终存在的获得感与"获得"之间有落差的现实困境,提出高校应从思想咨商、交互式教学过程、深度对话融合、日常生活领域等方面入手,把握好生发点、活跃点、兴趣点、潜在点等四大着力点,形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开展系统化、常规化和长效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专题教学可以有效弥合现有教学中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在抵御宗教渗透中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做到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专题教学实践要从政治方向、问题导向、价值指向三个层次上下功夫,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历史人物讲评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在坚持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教学讲评,对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育人的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玲 《世纪桥》2013,(5):69-69,74
浙江树人大学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定位,在该办学理念指引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引与改造,探讨具有服务型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形成情境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课下调研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形,文章对全国20余个省级单位、55所高校、16000余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互动形式与频率、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等要素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用活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扎实推进教学互动、做好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等路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接受理论中关于"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的学说,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只有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整体把握"接受、需要、参与、践行"的四维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反馈教学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世纪桥》2007,(11):107-107,109
从2007年春季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新确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正式走进高校大学课堂。作者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既突出思想政治性又注重重大历史观的教育,不但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还正确把握《纲要》课的定位和功能,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陈少武 《世纪桥》2011,(11):96-9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华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交流交融、共生共荣,尤其是近现代在探索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奋斗过程中,孕育生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飞跃。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应铸牢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理论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等特征,是培育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加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建设,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有效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10,(9)
<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坚持一个标准,解决好"用什么人"的问题坚持一个标准,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落实这一标准,前提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解答学生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组织教学,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必须严格遵循历史的本未面目多角度地分析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并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解析,这有利于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从而提高"纲要"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从历史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总结的"三次伟大飞跃"的科学性、历史性上,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优势。探究"三次伟大飞跃"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融入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弄懂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要整合教材内容,抓住民族复兴主线,凸显"三次飞跃"的历史逻辑、强化"三个必须"、突出"三大任务",凸显互证互融。二是采用专题教学模式阐释中国梦。三是采用"以论带史式""互动参与式"等多维教学方法聚焦"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齐玥 《世纪桥》2015,(1):74-75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一条主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本文认为,依托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是前提;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构建专题化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基础;丰富和拓展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载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键。健全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完善过程性考核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