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110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历来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了"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学校秉承精细管理、优化服务、育人为先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成效显著。2011年学校获"河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华中农业大学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构建并完善了以"一二三五"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资助育人精准化包括精准认定育人对象、积极创新育人手段方法、丰富育人内容、加强育人成效考量等方面,重在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素质,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经济资助全覆盖的基础上,立足精准识别,结合思想引领、学业成长、素质提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识别、分类施策、分类帮扶,坚持发展化资助、个性化资助、适时化资助,探索精准资助和精准育人相结合的发展型资助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温度",是近年来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抓党建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从大学生成长需要出发,着力构建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资金,我就能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了!"来自沂蒙山区的小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正当他为创业发愁时,"扬帆工程"的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资源匮乏、个人资源不足、社会资源欠缺等。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率,国家应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新建本科院校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办出特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就业帮扶,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帮助。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原本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入学难、读书难的现象已有了较大改观。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仍亟待解决。一、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成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穷乡僻壤、城镇低保家庭,家境困窘,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而面对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1.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显现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就业取向毕业后发展的选择。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8.
戴于敏 《山西青年》2022,(4):190-19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自身、社会等方面原因,相对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弱势.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情况,提出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疫情防护心理能力、推进"全员参与"的心理帮扶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妇女事业的百年征程。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学说是我国妇女事业"两个结合"的理论前提,为我国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结合中国妇女实情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点是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与"男耕女织"传统的结合,关于"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家庭生产"理论与"相夫教子"传统的结合,"妇女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新时代国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马骁 《当代贵州》2022,(2):62-63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3+1"保障成果.教育保障方面,优化控辍保学机制,实行常态化监测管理,未发生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情况;发放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4187.06万元,惠及学生43869人;新建和改造农村学校29所、完工12所,农村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高校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以疏导为前提,以关爱为根本,充分发挥各方的合力,促进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在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首要环节,关系到党和政府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效果如何,关系到学校具体实施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本文针对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对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学校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切入,聚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从资金分配到对象选择、从目标优化到机制改进、从物质补助到精神培育的全过程,分析指出高校与学生个体之间在贫困认定、组织分配、效用目标等三个方面的矛盾是造成"心理契约"难以履行的原因,并提出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的建议,即实现从心理"无偿"到"有偿"、从心理"缺失"到"富有"、从"理论"到"行动"三个转变,从而实现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协调一致,实现资助育人的高校资助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襄樊市第二十中学始建于1979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3946名学生。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造就奉献加创造的教师,培养合格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学生特点是高校一切育人工作的逻辑前提。文章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细分群体,采用16PF量表对北京某高校7个年级中通过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样本开展追踪调查,并与同时期其他高校新生入学数据作横向对比,以期了解和把握其人格发展特征,从而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将因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邴剑 《党史纵横》2006,(6):51-51
青少年的发展,首先应该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精神的发展,是高尚情操与自立自主精神的形成,是智慧的生成与德行的养成的过程.那么这些"形成"也好,"生成"也好,"养成"也好,如何使其在学校以外能够继续起到作用呢?让家庭也弥漫着学校那种氛围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要让家庭成为每个孩子课堂以外学习的场所,既创建学习型家庭.  相似文献   

17.
襄樊市襄阳区职教中心于2006年7月由原区三中、区卫校、区职高整合而成,是一所集普教、职教、技工培训、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格局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面积175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27人,其中专任教师190人,高级教师50人,"双师型"教师30人。共有50个教学班,学生4400多人,开设有电子电工、机电、汽修、钳工、护理、临床医学、工艺美术等十几个专业。学校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创  相似文献   

18.
孝感市孝昌县第二高级中学座落在孝昌县城区,学校环境优美,50多年的办学积淀赋予了校园丰厚的文化内涵。学校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5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62人;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教学实力雄厚;学校现有学生4500人。学校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以“让每个教师都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发展,让每个家庭都有回报的欢乐”为宗旨,融合“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争创特色、勇争一流”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钟言 《奋斗》2007,(1):38-39
“十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助学活动,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有所缓解。一是以农村为重点,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全省县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2.4万人,其中农村学生235万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82万人,占34.8%。为减轻农民负担,推进以普及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农村教育工作,我省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从2004年开始,对21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64万名中小学贫困学生给予全额杂费补助,对全省12.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寄宿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逐步形成多样化,各种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资助理念和资助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基于工作实践,针对我国高校当前存在的各种学生资助模式,提出构建"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育人型资助模式,以经济扶助为基本,以意志磨砺为支撑,以能力增强为核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做到生活上扶困、精神上励志、实践中强能、效果上育人的目的,多维度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扶困、励志、强能三者有机结合,发挥1+1+1>3的效应。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中,希望能为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