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恪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责无旁贷.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自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应做到: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参与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水平;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构建公共冶理与多元参与的机制;加速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话语下的城乡社会性公共服务统筹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兴荣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3):70-73
同为国家公民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却享受着差距甚远的政府公共服务。我国城乡社会发展的明显反差,凸现社会公正在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上的严重缺失。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求全民共享公共产品供给。统筹城乡社会性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课题组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5):97-100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从大局和长远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恒久动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这种恒久动力来自增量式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throughout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found to be accelerating. The reasonmost often cited for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deterioration isthe lack of available funding, or fiscal stress, present inmany local governments. A popular short-term solution to fiscalstress is to defer infrastructure repairs and/or replacementprogram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rural areas where a decliningagricultural base and redirected federal policy have placedsignificant downward pressure on revenues. The search for along-term solution has renewed the debate about the optimalsize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examinesthe issue of size efficiency in the production of low-volumerural roads in the Midwest. At issue is the ability of Midwesttownships to realize size economies. Overall, size inefficiencieswere identified which suggests that cost savings may be realizedfrom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low-volume roadservices. 相似文献
5.
申小红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61-62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城乡二元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寻求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完全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开始向政府放松管制的农村自治体转变.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需要农民的参与.目前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没能给农民参与提供足够的保证.问题集中体现在: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未能让农民有效参与,政府的过多干预阻碍了村民自治能力的形成.农村公共事务有必要在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中找到平衡的制度设计,即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的村民参与,基于促进农村治理能力的政策创新,走向更为公平的资金配置. 相似文献
7.
Eunju Rho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3,73(2):327-337
Th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tracting are examined in more than 1,000 Texas school districts for 1997–2008. The results largely replicate prior research by O'Toole and Meier, showing that contracting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pending on school districts’ core instructional functions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ing and bureaucracy is reciprocal. The present findings, based on data from a longer period, indicate that contract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chool district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also finds support for an extended model of contracting determinants involving two environmental shocks: negative budget shocks and enrollment shocks.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目标取向,深化农村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公平、有序的流动,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王建洪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2):20-22
现阶段农村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减少,不稳定因素多,农民负担过重等.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财政对农业支持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0.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buy mission‐critical goods and services whose attribute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hard to define and produce. Many governments—and the public managers who lead them—lack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bout how to contract for complex products.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counsel provided to public managers is thin. Missing is a conceptual managerial framework to guide purchasing the complex products that are often so critical to public organizations' core missions. Drawing on perspectives from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framework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provides guidance on how managers can harness the upsides of complex contracting while avoiding its pitfalls. The framework helps identify conditions that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positive outcomes for the purchasing government and the vendor—the win‐win. To illustrate the framework, the article provides examples of successful and failed acquisitions for complex product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social servic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相似文献
11.
曹丽娟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1):99-101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目前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有悖国际原则及相关法律的现实尴尬。今后,必须规范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社会转型,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医疗服务私有化与价格上涨、社会快速流动与分化,可能严重影响民众心理福利。但鲜有研究考察社会转型的心理福利后果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检验了医疗支出负担、社会地位及其比较、社会支持同城乡居民心理福利的关系,并在中国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日渐暴露的背景下,关注了婚姻作为重要的社会支持机制在其中的角色。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对心理福利存在普遍影响,市场化转型更可能损害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福利。在中国转型社会,社会支持对心理福利存在保护功能,且可以缓冲医疗支出负担加大和相对被剥夺地位对农村居民心理福利的负面影响;婚姻的功能角色呈现多元化,既加大了医疗支出负担的负面影响,也强化了其他社会支持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对理解和改善社会转型的心理福利后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载体。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云本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2(2):67-69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侵害过农民的利益,但是这并非必然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相反,过度侵害农民利益会阻碍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合理“征地”。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把土地所有权真正归还给农民,让他们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基础上关心农业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短。这不仅助长了乡村不正之风,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加剧了农村腐败的滋生蔓延。农村不合理的人情消费主要源于传统习俗、攀比心理、盲从心理和"后路"心理的影响。为此,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文明的人情消费观念,实现农民的自我约束,抵制不良的人情消费,使农村人情消费理性回归,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投入不足、对农村劳动者职业道德教育、终身教育意识都很淡薄等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建立"政府买单、企业订单、学校出单"机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采取入学方式的"多元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严重供给不足现象。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压力型体制下的官员绩效方法;公共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决策机制;政府对公共产品行业的垄断;政府分权改革中形成的问题等是其诱因。促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就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投资力度;强化政府公共性职能并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多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选择机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 相似文献
18.
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执行者和检查者,他们的利益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既是一个地区政治与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也是各级领导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对基层干部群众当前思想动态的基本估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政策是成功的,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央反复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支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90%的干…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上的一些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实现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型经济组织。澄清人们对其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引导和支持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并促使合作经济不断完善、健康发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村级治理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治理方式演变的轨迹体现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的变迁必然要求农村治理方式的创新,村民自治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以村级治理创新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政治理念的文明渗透和指导村民自治;以政治制度的文明支撑和固化村民自治;以政治行为文明规范和引领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