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美国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掌控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美国政府十分强调意识形态掌控策略、途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在掌控实践中成效非常明显。掌控意识形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维护美国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最终实现其统治阶级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的真实目的。美国政府掌控意识形态的具体途径及做法,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玉环 《学理论》2012,(1):50-51
意识形态认同是一定社会制度合理存在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保证。阐明了意识形态认同在性质、程度、路径及影响认同的资源等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借此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慧 《理论视野》2020,(8):8-13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深刻理解这一制度不仅要将其放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观视野中,还要将其放置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框架视野中,在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交织的层面上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与制度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实践过程中,意识形态是社会制度建立的理论先导,为制度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构成了制度认同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在社会制度的再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制度实践主体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关键要素.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不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全球化与互联网科技发展携手并进,推动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加剧,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很大的冲击,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带来我国意识形态的混乱,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针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研究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深刻思考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刻不容缓。应通过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者的素质、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及监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当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重点尤为可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点是要突出时代性。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7)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是路易·阿尔都塞思想中一个极为令人瞩目的重要理论,不仅本身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我国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从剖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出发,在深刻认识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挖掘该理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有益价值,如抵制意识形态渗透,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反对剥削,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向;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阵地,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互动构成了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在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中展开的,二者之间的对立突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者之间的统一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对立形态的多样化、统一范围的扩大化和互动交往的"缺场化",在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应优化利益引导方式,将二者的对立转化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张力;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将二者的统一转化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动能;加强"在场治理",将二者的缺场互动转化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诸多冲击与挑战,在一定的范围和特定群体中存在着社会意识认同缺失和信仰危机。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寻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方略,主要是:要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意义的认识,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努力弘扬主旋律,凝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这些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一片混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处于动荡混沌的状态,亟待指明方向。而邓小平通过对当时意识形态工作的拨乱反正,破除了人们的思想迷雾,进而规定了意识形态建设在新阶段的新任务,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破"与"立",对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杜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自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世界上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格局.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是不容抹煞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还具有同一性,这就是我们发展国家间正常关系的基础.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这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排除“左”的干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期望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同时,这也是期望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排除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与我国国家关系上的障碍,同我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我国方面来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入世”将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加强与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要做好入世后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正确地认识与处理落实入世承诺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之间的关系,加强宣传理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同时,要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文化因素的分析、鉴别与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瑜  谷永鑫 《理论导刊》2019,(10):70-77
意识形态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意识形态资源,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具有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党的长期执政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风险。新时代加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共同理想信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人民为根基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张衍前的“执政党与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一文指出,近年来,有关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有人赞同,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应不应该具有包容性?包容性是否会模糊、抹煞党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淡化甚至摒弃党的意识形态?类似这样的问题,到底如何看待。文章指出,包容性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基本要求,包容性是执政党摆脱意识形态困境的最好出路,澄清在包容性问题上的一些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指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它所代表的方向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现实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体细节上也有可能出现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存在"能否保持科学性"的问题。"科学的意识形态"只是为我们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具体实现科学性,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握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切实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虚假成分"。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技术优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坚持"两用""双百"方针、努力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等。他的这方面思想开拓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局面,当然也带来了一些如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邓小平从多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阐述: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历史问题要有定论、要向前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对于坚定不移地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