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国华 《传承》2008,(6):84-85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在于农业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自然灾害使本来就已经薄弱的防灾抗灾能力更加萎缩,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生产生活资料的损失和大量的土地的荒芜,严重的影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农民的社会流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应通过对农民社会流动过程中利弊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探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甘伟忠  杨成 《传承》2010,(30):14-15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通过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大连干部学刊》2012,(5):62-63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星航(大连市文广局局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谋划未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争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3,(11):13-1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正在推行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对小康生活、现代化社会的梦想,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就是这一梦想实现的过程。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上城里人的日子"是历代大多数农民的愿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得以进入城市务工,  相似文献   

8.
雷长青 《传承》2011,(20):44-45
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学界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路径存在分歧,原因有很多。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的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清"三农"问题的历史由来,认真全面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大力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为主要手段,在推进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以绿色思维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用绿色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用绿色增长评价农业现代化,用绿色技术保障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有哪些丰富内涵、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如何突破,怎样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以下简称"四化"),为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赵频  田家华 《理论月刊》2005,(4):161-16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既是中国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湖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一系列障碍和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并探讨该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下简称“四化”),为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内学者将“四化”的关系概括为“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信息化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成果,是农业现代化的直观体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张琳,2014).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追求中,农业现代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但由于对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实践探索过程。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方向,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农业发展道路,"人多地少""山多地少"等山地区域的多元性,也决定了山地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非常规路径,其面临的发展瓶颈与现实难题,亟待"五类资本"协同发力,高质量助推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革命,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并对如何经营土地进行了探索,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他不仅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且认为农业机械化要从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实际出发。他还提出农业在发展结构上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并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构想。"两个飞跃"的实质是要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当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种模式是对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的具体实践,核心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一元化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导致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并长期存在。土地节约型和劳动力使用型技术的开发与扩散、非农业部门就业的迅速增长、行政性负担的减少和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及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实现经济一元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对我国农业现代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不断推进农业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中国农业现代化要走市场化道路、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对陈云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