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法国一群年龄在85岁到102岁的奶奶感动了很多人——这些已经退休了的老奶奶在冬天为当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制作免费热汤,而且这个善举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些老奶奶住在同一家老人院。为了能制作出美味的热汤,她们分工协作——还能走得动的奶奶负责去超市买菜,这里说能走得动的,是指能依靠辅助购  相似文献   

2.
金刚 《求贤》2007,(9):26-26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3.
赵亚兴 《奋斗》2005,(5):55-56
有人说.社会就像一个染缸.几乎没有谁能逃脱它的薰杂。古人也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老奶奶也常对孙子说,见好学好。见坏学坏,整日跟着歪瓜劣枣.就得学个葫芦瓢样。这些话。其实说的也都是一个意思:环境对一个人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10年,3650天,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可对汪江来说,十年如一日,他把全身瘫痪的老奶奶和年过七旬的老爷爷照顾得无微不至,而老奶奶老爷爷与他非亲非故。今年38岁的汪江,在度过了6年的军营生活后,1992年来到农一师二团十六连,一直从事土地承包。1994年大年初三,连队年近七旬的退休工人王德成的瘫痪老伴住院了。由于二老是老军垦,子女都先他们而去了,无亲无戚,无人照顾。连队就派人去医院照顾老人,可派到谁都找理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0,(11):6-6
某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 在两个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0,(11):6-6
某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 在两个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  相似文献   

7.
崔鹤同 《廉政瞭望》2004,(11):53-53
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城市里,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他被11个不良少年围起来,拳打脚踢狠揍了一顿。不幸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他就断气了,两天之内,这11个人都被逮捕。社会大众和新闻界都呼呈对其严加惩处。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7):34-34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与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机是激励人去达到目的的主观原因,表明人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的,具有内在、隐蔽的特点。而目的是人所期望达到的活动结果,带有外在、公开的特点。动机决定着目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动机,二者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24):39-39
某次,陪一位回国探亲的学长去协和医院。才进候诊室,他一眼扫去:这么多人,连个安全门都没有,起火怎么办?老农大笑:这么多人,连氧气都不够,烧什么烧?  相似文献   

10.
游宇明 《求贤》2006,(5):45-45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人,此人表面上对谁都非常热情,内心却分得清清楚楚。她家里常年准备了三种茶叶,领导和对她有用的人来,泡两百多块钱一斤的碧螺春;同事、朋友来,泡三四十块钱一斤的本地毛尖;与她关系相对疏远的人去,则只能喝三四元一斤的乡间土茶了。她后来调离了这座城市,但前往送行的人很少,大家都说这种势利小人不值得尊敬。  相似文献   

11.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5):11-12
<正>"有一次,一个老奶奶推着一辆小推车在马路上蹒跚地行走,她瘦弱的身体吃力地推着小车,我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助老奶奶把小推车推上小坡,老奶奶会心地笑了,说,谢谢你,小朋友。我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记者在银川市金凤区回民第四小学校园的文化墙上看到的四年级六班王震同学"推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任泥 《当代党员》2006,(12):11-12
家住沙坪坝区土湾街道京华院社区的王长珍,今年9月主动退掉了每月535元的低保金,因为她在京华院10号附4号开起了米店。爱人到一物业公司当上了水电工。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市内一家报社实习。这一切,都是在社区的帮助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3,(2):1-1
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设置从政为官的底线,脑子里时刻要有“红绿灯”,要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饭能吃什么饭不能吃,什么人能交往什么人不能交往,  相似文献   

14.
王宜秋 《湘潮》2008,(10):24-29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组织,选送了21位年轻同志去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他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在苏联接受大学教育,以学习经济、工业为主,学成后都回到祖国。“文化大革命”中,这21人都受到审查,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  相似文献   

15.
十字路口发生一起小车祸,一辆雅阁轿车在绿灯起步时,与一辆闯红灯的自行车发生擦刮。自行车的尾灯被汽车的保险杠刮落,一声响让所有的人都扭头去看。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7):77-77
除了极少数外事场合会有政府出面宴请外,印度基本上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普通政府部门的工作往来都是“有事说事”,办完后各自去忙各自的工作。由于每年所做的预算当中没有招待费这一项开支,发票不能用工作的理由报销。财政支持被切断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张罗着去请别人吃饭。  相似文献   

17.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 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挂着微笑。教授问他:"你是从哪里学到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你的孩子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得去找关系;或者是你的家人生了病要得到良好的治疗,你发现不找关系不行;你符合条件的孩子要去当兵,可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找关系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找关系;你的单位要提拔一个科长,你有希望被选上,为了不让这点希望化为泡影,你只好去找关系;你想出一本书,那得到出版社去找关系;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了打赢这场该赢的官司,你得去找过硬的关系;甚至你想举报你单位腐败的领导,你也必须去寻找可靠的关系……有了关系,办起事来就顺水…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以私为首恶。“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一人如此,一国亦然,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相似文献   

20.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家里是老大。那时家里很穷,母亲常年有病,家里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一家7口全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生活着。 迫于生计,我14岁那年退学,和弟弟去给镇上一家刚刚上马的企业挖地基,干一天只给8毛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