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局与新闻媒体间产生磨擦的一条消息,一时间引得国内读者纷纷注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市公安局将当地6家媒体的16名记者列入公安系统今后拒绝采访的名单。这一名单不仅送达各新闻单位,并抄送省市宣传、政法部门。  相似文献   

2.
闲暇之时,偶翻书籍,一则《公孙仪不受鱼》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春秋时,鲁国宰相公孙仪嗜好吃鱼。鲁国官员争先恐后地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均不接受。他的弟弟迷惑不解,问他;“你那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是为什么呢?”公孙仪答道:“我一旦接受别人送的鱼,必然要按照人家的意愿去办事,就将违法乱纪。犯了法,就会被罢免宰相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因此逐渐认识到,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3,(19):57-57
近来,山西省高检6名领导千部违反规定参加私企老板宴请娱乐,被给予处分。该院随即痛定思痛,出台《检察人员“八小时之外”五条禁令》,把“八小时之外”纳入监督范围,并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其实,针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措施并不少见。早有廉政专家建言:“八小时之外”处于监督盲区,很容易为腐败行为打掩护,这个监督漏洞应该补上。  相似文献   

5.
近来,山西省高检6名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参加私企老板宴请娱乐,被给予处分。该院随即痛定思痛,出台《检察人员"八小时之外"五条禁令》,把"八小时之外"纳入监督范围,并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其实,针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措施并不少见。早有廉政专家建言:"八小时之外"处于监督盲区,很容易为腐败行为打掩护,这个监督漏洞应该补上。"监督盲区"是一个我们熟知的词,每曝出一起腐败案,舆论和公众都能从披露的腐败细节中发现"监督盲区",然后就呼  相似文献   

6.
谁也没想到     
谁也没想到,李美丽敬酒敬到领导时,领导竟然伸手在她的屁股上拍了一下。围坐在酒桌旁的人在领导的手拍在李美丽屁股上的一瞬间都怔住了,空气一下子静止不动了。接下来,更是谁也没想到,在领导的手拍了李美丽的屁股后,李美丽竟然把手中酒杯里的  相似文献   

7.
张鸣 《廉政瞭望》2010,(24):35-35
11月19日,香港警方36年来首次到廉政公署总部拘捕3名廉署调查人员。被捕3人分别是廉署总调查主任、高级调查主任及助理调查主任.他们的罪名是涉嫌妨碍司法公正。有人惊呼,廉政公署“沦陷”。  相似文献   

8.
于昕 《先锋队》2011,(3):58-62
近年来,随着一些纪委书记的落马,谁来监督纪委书记这一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个别纪委书记利用手中的特权,寻租乃至挟持公权为特权直接进入市场,化公权为私权,变公共资源为私利,影响了纪委书记这一党内包公的形象。尽管纪委书记搞腐败只是少数,但其产生的危害极大,特别需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一路走来,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和政府的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始终铭记在心."在中国共产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为代表的王华银难以抑制内心激动,从贫困到小康、从被人质疑到受人尊重,一路走来,他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身残志坚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标题是从上海《新民晚报》(1998年4月14日)上的一篇文章那里借来的。这篇文章严厉谴责了前不久流传颇广的一则假新闻(某大导演口出狂言:只要有钱,中国人也能拍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认为“有人说假新闻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对媒体缺乏监督,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并由此发出疑问:“对‘无冕之王’的‘超水平发挥’,应该由谁来监督呢?”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对这个不成其为问题、同时似乎又有点问题的问题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一把手得不到有效监督的原因1、一把手中有的政治素质较低,不愿接受监督。一般说来,一把手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政治素质是较高的,但也不能否认有些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有的唯我独尊,搞“家长制”、“一言堂”,乱用权力,听不进他人批评,容不得不同意见,视上级批评、同志劝谏、群众意见为耳旁风。总认为上级的控制、群众的监督、法纪制度是对自己的束缚,不愿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2、一把手的特殊地位,使之不容易接受监督。一把手是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12.
徐扬 《廉政瞭望》2007,(3):14-16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这样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近年来,当越来越多监督者滥用权力魔杖的时候,人们悄然发现,这句先哲的全称判断似乎成了一句无所不及的“权力咒语”。被赋予反腐败重任的纪委书记落马,无疑是最令人震惊、也最让人困惑的。在2006年的初秋,当身为纪委书记的曾锦春成为郴州官场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浮出水面的时候,“监督者悖论”再一次触痛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神经,随即被放大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监督监督者”的深刻反思。事实上,监督监督者命题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结。有专家指出,加强针对监督者的监督过程需要我们更多的政治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注定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当然,我们必须前进,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上缺乏控制,个人腐败就不足为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概括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前局长郑筱萸的落马。2003年,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和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腐败案相继被查处,汪玉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舆论监督日渐红火。不少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媒体一曝光,还真的就很快得到了解决。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为民代言、揭露邪恶、激浊扬清等方面确实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然而,舆论在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又确实存在一些借机谋私的现象。笔者不止一次听到有的记者先是悄悄来到某地暗访,采写好稿件,然后拿给将被曝光的单位领导“审阅”,如果该单位领导不愿意发,那就对不起,拿钱来,什么车船费、撰稿费、劳务费、手机费、食宿费等没个万儿八千的下不来。还有的记者更胆大,来了就要钱,给钱就报道你好的方面,不给钱就专门找你的…  相似文献   

15.
据《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在鲁国为相,奉法循理,清正廉洁,从不收礼受贿。有个人打听到公仪休喜欢吃鱼,心想,送别的礼物不收,大概是  相似文献   

16.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谁有资格犯大错误?主要还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领导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更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更大。党内监督,重点就是要把那些"有资格犯大错误"的人管住管好。  相似文献   

17.
正"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国数千年的用人定律。关心同志、信任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正风反腐,重要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决不能因为信任而放松,甚至放弃监督。  相似文献   

18.
工人和农民好像一辆大车上的两个车轮,谁离开谁也不行。粮食、原料是我们农民生产的,社会主义建设离开我们不行;可是机器、日用品都是工人生产的,社会主义建设离开他们更不行。拿农业来说,竟指着小牲口、小车,生产就没法儿提高。有了机器就不一样了。我们那里的情况就可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有极少数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企图否定和摆脱党的领导。其中有一句“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之说,尤其蛊惑人心,许多年轻人被这些动听的口号所迷惑,做出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来。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4,(1):55-56
12月2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评论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的一个新里程碑,其意义在于为改革确定了组织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时间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不会再“放空炮”,而要真刀真枪按期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