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以肠溶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地克珠利肠溶微囊,以地克珠利为囊心物,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了地克珠利肠溶微囊并研究了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等性质。结果显示,经对制备工艺优化制得的地克珠利肠溶微囊为类圆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70μm,平均载药量为26.57%,包封率为87.42%,体外释放符合肠溶制剂的标准。结果表明,该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地克珠利微囊具有肠溶特性。  相似文献   

2.
鱼肌肉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检测鱼肌肉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以水和丙酮为提取溶液,Oasis MCX固相萃取柱为净化柱,采用Inertsil ODS—3(5μm,250 mm×4.6 mm i.d.)反相色谱柱,以A液(0.02 mol/L庚烷磺酸-钠0.025 mol/L磷酸钠溶液,二者体积比68∶32,pH3.85)与B液(含1 mL/L三乙胺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25 nm处检测。结果显示,在10~1 0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为75.9%~82.8%,日内变异系数为2.1%~5.8%,日间变异系数为4.7%~7.7%;氟苯尼考胺和氟苯尼考的检测限分别为5μg/kg和10μg/kg,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20μg/kg。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适于同时检测鱼肌肉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体外分离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 ,研究了细胞的生长曲线、不同基础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胰岛素在生长液中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 ,传代猪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后有1d左右的滞留期 ,然后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 ,可持续 2d ,第 5d进入平台期 ,第 8d细胞开始脱落死亡 ;与MEM相比 ,M 199更适合于用作培养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基础培养基 ;在不用贴附基质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ECGF)的条件下 ,生长液中加入胰岛素 ,可明显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胰岛素的最适用量为 8μg/mL。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粪肠球菌BN6株的益生潜能,本试验测定了BN6株在低pH值和高胆盐环境的耐受性,对抗生素敏感性以及抑菌、细菌的疏水率、自凝集率和抗氧化性能等特性.结果 表明,BN6株在pH=2.5的PBS中耐受3h的存活率达到97.45%,并且能够耐受0.3%的胆盐环境;BN6株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和氯霉素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氟苯尼考对肉鸡肾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18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组(0.15,0.3,0.6,1.2和1.8 g/L)。从1日龄开始,连续饮水给药5 d。于试验第42天,翅下静脉收集血液并尽快摘取完整的鸡肾。记录和分析各组肉鸡的平均增重和肾指数;用HE染色法观测肉鸡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肉鸡血清中肾功能指标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以及肾组织中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53,Caspase-3和Caspase-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高剂量的氟苯尼考均能显著降低肉鸡的平均增重(P0.01)和升高肾指数(P0.05或P0.01)。各剂量氟苯尼考组中的肾组织细胞均显示出明显的损伤、变形、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隙增大的现象。此外,所有剂量氟苯尼考均显著提高了试验肉鸡血清中BUN含量(P0.05或P0.01),1.8 g/L氟苯尼考显著提高了UA和CRE含量(P0.05或P0.01),1.2 g/L氟苯尼考组U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所有剂量的氟苯尼考均能显著提高试验肉鸡肾组织中MDA含量(P0.01)却显著降低了CAT的水平(P0.05或P0.01);除0.15 g/L氟苯尼考组外(P0.05),其余剂量的氟苯尼考组GSH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除0.3 g/L氟苯尼考组外(P0.05),其余剂量氟苯尼考组试验肉鸡肾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果提示,1日龄给予氟苯尼考对肉鸡具有显著的肾毒性,这种毒害作用会持续到肉鸡出栏,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种损伤可能与氟苯尼考促进肉鸡肾内氧化应激反应,上调促凋亡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试管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内服3 d,2次/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茵的最小抑茵浓度分别是3.2μg/mL和1.6μg/mL;以氟苯尼考40 mg/kg和氯霉素40 mg/kg体重给鸡(每组40只)内服后,对大肠杆茵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7.5%和55.0%,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95.0%.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同时检测鸽蛋中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将样品经过液-液萃取(LLE)或者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UPLC-MS/MS检测和确证分析。结果显示,CAP、TAP、FF和FFA添加水平分别为定量限(LOQ),0.5、1.0和2.0倍的最低要求执行限量(MRPL)或最高残留限量(MRL)时,平均回收率在91.55%~105.4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3.04%,日内RSD为1.83%~3.70%,日间RSD为2.72%~4.62%。CAP、TAP、FF和FFA在鸽蛋中的检测限(LODs)为0.03~0.4ug/kg(S/N≥3),LOQs为0.08~1.2ug/kg(S/N≥10),其显著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鸽蛋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多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转移因子的稳定性,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乳化外部凝胶法制备猪脾转移因子微囊,并检测了其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等性质;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检测转移因子微囊的药理活性。结果显示,转移因子微囊呈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1.05μm,包封率为60.8%,载药量11.60mg/g;转移因子微囊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能力,效果优于转移因子。结果表明,该制备工艺简单,转移因子微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猪源生物被膜乳酸菌的筛选与体外益生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优良的猪用微生态制剂,从健康猪的新鲜粪便中成功分离获得1株抑菌效果较好、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L-11乳酸菌,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约氏乳杆菌。并进一步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包括产酸能力,耐酸碱、耐胰蛋白酶、耐高温、生长曲线、抑菌性能、黏附性以及对小鼠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对pH4.0~10.0、10 g/L胰蛋白酶、50和60℃高温环境具有耐受能力;并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后达到稳定期;此外,该乳酸菌分离株具有广泛的抑菌谱和一定的黏附性,安全、无毒性。这说明乳酸菌L-11分离株可作为猪用益生菌研制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用DMAP法制备氟苯尼考琥珀酸钠(Fl-SNa)。将6只家兔分别单剂量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成功制得Fl-SNa;给家兔单剂量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863mg/L±0.254mg/L和7.363mg/L±0.085mg/L,tmax分别为1.0h和2.0h,AUC0-∞分别为28.851mg/L.h±0.494mg/L.h和39.187mg/L.h±0.413mg/L.h。结果表明,Fl-SNa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灵敏,适用于氟苯尼考血浆浓度的测定;制备的Fl-SNa与氟苯尼考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动物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对分离的23株鸡源、14株猪源和8株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并对其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之间、猪源与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100%,鸡源与猪源、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99.8%。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flor基因(登录号AF231986)进行比对,鸡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479,683位出现点突变,猪源、牛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683,1100位出现点突变。由flo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以灭活的浓缩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为抗原,利用天然生物可降解型材料——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探索了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兽用缓释微囊灭活疫苗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内源乳化法制备PPR缓释微囊灭活疫苗的较佳工艺,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了3批PPR缓释微囊灭活疫苗,并进行了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较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20 g/L,司盘-85浓度为20 mL/L,搅拌速度为400 r/min,水油相比例为1∶5;制备的3批微囊疫苗形态和均匀度良好,平均包埋率为75.1%,在体外生理盐水中可持续释放18 d,且灭活PPRV在包埋后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绵羊后第15天,中和抗体效价均能达到1∶10以上,最高可达到1∶90,高于农业部颁布的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效力检验的质量标准(1∶10),且中和抗体效价能持续6个月。结果表明,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的兽用PPR缓释微囊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仔猪的疗效,选用体重8~1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分成6组,每组10头。除健康对照组之外,其他各组猪均滴鼻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液(1×109CFU/mL)5mL。人工接种后,用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接种后各组猪临床表现,连续观察15d。对死亡猪剖检并取肺、肝涂TSA平板培养,检查是否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束后对存活猪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表明,肌肉注射20mg/kg剂量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3d1次,连用2次,对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对鲫鱼CYP2E1活性影响的药代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氯唑沙宗为底物探针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对鲫鱼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的影响。试验组鲫鱼每日经口给予氟苯尼考100 mg/kg(按体重给药,下同),连续5 d后,与对照组鲫鱼同时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唑沙宗10 mg/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唑沙宗在鲫鱼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氯唑沙宗在两组鲫鱼体内代谢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氯唑沙宗的半衰期增加了5倍(P<0.01),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了3.3倍(P<0.01),总清除率减少了83.8%(P<0.01)。提示,氟苯尼考对鲫鱼CYP2E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药物与氟苯尼考合用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按20 mg/kg剂量分别给猪注射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与普通注射液后,用HPLC-UV法测定了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所得药-时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了处理.静脉注射氟笨尼考普通注射液后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动力学参数为:t1/2a=(8.74±1.92)h,V/F(c)=(0.88±0.11)L/kg,AUC=(85.39±5.70)ìg/(mL·h),Cl(s)=(0.24±0.02)L/(kg·h).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及普通注射液后的药-时数据分别符合一室、二室开放模型,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60±0.11)h和(0.19±0.05)h,t1/2ke=(23.13±4.06)h和(22.77±2.58)h,Tamax=(9.00±1.00)h和(1.42±1.00)h,Camax=(2.10±0.27)ìg/mL和(2.99±0.12)ìg/mL,F=76.20%±5.54 %和6和72.50%±7.89%.表明,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具有吸收慢、消除慢、生物利用度高、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及缓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元霸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兴盛于英镑霸权衰落之中,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美元霸权经历了确立与巩固、由盛转衰、调整与恢复的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经济实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美元霸权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美元从美国于1900年正式通过金本位法案起,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同英镑争夺世界金融霸权,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终取代英镑霸主地位独霸天下,时跨近60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0年至1914年即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个时期是美元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开始崛起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分离于浙江省衢州和杭州的2株猪瘟病毒基因2型流行毒株QZ-07、HZ1-08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E2的分子进化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效价测定和进化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基因2型流行毒株与基因1型石门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石门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ST细胞;感染PK-15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可达107TCID50/mL,而在ST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5.25 TCID50/mL。基因2型毒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水平明显低于ST细胞,尤其以HZ1-08株更为明显;感染ST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为105 TCID50/mL,而PK-15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2.75 TCID50/mL。两基因型毒株E2的核苷酸同源性低于90%,氨基酸同源性约为90%。表明,基因2型毒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E2的分子特性均与基因1型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以后,墨西哥由殖民地封建社会过渡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墨西哥又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看法已为我国学术界基本接受。但对后一个过渡怎样和何时实现的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2013,(1):79-90,157,158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