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病鸡嗉囊分离出3株酵母状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分离菌株的菌落与个体形态特征;用分离菌株BCA1在雏鸡上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原分离菌株和再分离菌株BCA1-1用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并以其25SrDNAⅠ型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个分离菌株均为白色念珠菌,归属于2个基因型,BCA2株属于A型,BCA1和BCA3株的扩增产物包括C型的2条带和介于其间的第3条带。在人工感染试验中,雏鸡发病率为88%,病死率为68%,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的相一致;再分离菌株BCA1-1与接种菌株BCA1相同。可见,导致该批肉鸡发病的病原确系白色念珠菌,3个分离株中的2株不同于已知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1988年7月,某牧鸡灭蝗试验点3月龄灭蝗牧鸡,由于管理不善,致使部分鸡发生念珠菌病,其发病率为7.2%,致死率为11.3%。临床症状 本病呈慢性经过。初期食量减少,啄食缓慢,喜饮水。进而精神萎顿,两翅下垂、缩颈,羽毛不洁、粗乱,嗉囊日渐膨大,手触松软,表现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后期嗉囊膨大,不同程度的下垂,鼻、口中流出酸臭液体及食渣。口腔、咽部可见溃疡和乳白色干酪样点、片状伪膜。体态消瘦,生长发育受阻。通过剖检观察、刮取咽部、嗉囊粘膜及口腔流出液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对该灭蝗牧鸡确诊为鸡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3.
选取从临床感染禽Ⅰ型副黏病毒(APMV-1)的鸡、鹅、鸽、鹌鹑、珍珠鸡、孔雀、画眉鸟等7种禽类病例分离到的9个代表性毒株,分别对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除鸽源毒株gxp22对鸡和鹅无致病力外,其他8个分离毒株对鸡、鹌鹑和鹅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死亡率为60%~100%,试验鸡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最明显,鹅的比较明显,鹌鹑的则最不明显;3个鸽源分离株对鸽的致病力都很强,死亡率均为100%。所有毒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与其临床特征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9个分离株除鸽源分离株gxp22外,均为泛嗜性的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对从病鹅体分离的禽副粘病毒(GPV)YG97株,经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证明,与新城疫病毒(NDV)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参考NDV的3个毒力指标--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对YG97株进行测定,表明其具有与NDV速发型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的毒株.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后,初步判定其为禽副粘病毒-Ⅰ型,属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5.
以雏鸡为试验动物模型 ,研究增益素对免疫鸡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鸡分为饲喂增益素和不饲喂增益素 2组。分别于接种前 (0d)、接种后 3、10、15、2 1和 2 7d测定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 ;接种后 2 8d进行攻毒保护试验 ,统计各组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 ,增益素对疫苗免疫鸡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iss基因的存在及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与鸡大肠杆菌致病力的关系,分别采用普通PCR及套式PCR方法检测iss基因在21株鸡大肠杆菌菌株中的分布,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菌株携带iss基因的情况及不同毒力的菌株间iss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显示,经套式PCR检测21株鸡大肠杆菌均携带iss基因,而普通PCR检测显示仅有13株携带iss基因;16株菌株iss基因与国外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参考序列同源性为100%;其余5株中,E1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3.5%,E33、O78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4%,E4、E21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7%。推测,iss基因可能在不同来源、不同毒力、不同血清型的鸡大肠杆菌中都普遍存在,仅是拷贝数高低不同,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有或无"的关系,并且iss基因序列是高度保守的。iss基因与鸡大肠杆菌致病力的相关性可能与它所定位的质粒拷贝数有关,与iss基因的序列差异无关。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的鸡出现了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组鸡血清进行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接种病鸡腺胃匀浆乳剂的鸡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抗体.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疫病可能与REV感染有关,而所分离到的IBV本身并不能引起腺胃肿大.  相似文献   

8.
由于禽类念珠菌种类多样,具有条件致病和感染症状非典型的特性,在临床上区分定植和感染状态并确诊何种念珠菌感染是困难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禽类念珠菌感染和鉴别病原种类,本研究借助Primer Express 6.0软件设计目标念珠菌基因组DNA的种特异引物,采用real-time qPCR技术,通过检测不同念珠菌种的菌株培养物而建立鉴别方法,并用人工感染鸡的血液和肝脏样本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成功找出三种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3对特异引物和1对共用引物;特异引物分别形成相应种的特异熔解曲线,共用引物形成对应于3个种且明显分开的三条熔解曲线,与参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念珠菌样本检测最低限度可达1×10~1copies/L以下,敏感度高于常规PCR约100倍以上;同种念珠菌不同模板浓度Tm值不变,同一浓度3个重复C_t值的变异系数小于2.5%,说明离散度较低,重复性好。所建方法可以通过对感染鸡的血液和肝脏样本的检测确定目标念珠菌感染和病原种类,检测周期约2~3 h。综上,通过适当的引物设计,采用定量PCR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准确、定量地检测和鉴别感染样本中的目标念珠菌种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中成药“消积散”(肥儿丸:原系郑郊芦医庙道士芦本固创制),以口服法治疗雏鸡嗉囊阻塞病,并与冲洗法、手术法作对比试验,以求得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较高、适用于大群鸡发病的治疗方法。 本试验还针对雏鸡不同日龄所患嗦囊阻塞病,进行不同剂量筛选研究,最终得出不同日龄最适宜的用药剂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某种鸡场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 (HA)和血凝抑制 (HI)试验证实为新城疫病毒。经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 ,该毒株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MDT)为 5 5 .2h ,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 (ICPI)为 0 .8,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3 1,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该毒株点眼、滴鼻不引起 6周龄SPF雏鸡发病 ,将其做成灭活油佐剂疫苗 ,对鸡的保护率为 95 %。该新城疫毒株可用作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鸡马立克氏病(MD)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鸡胚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表明:18日龄鸡胚接种HVT疫苗对孵化无不良影响,与1日龄 雏鸡接种HVT疫苗比较,鸡胚免疫后较早产生免疫保护,用MD强毒(BJ—1株)腹腔内接种攻击后,保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Δcrp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初步观察ΔcrpC79-13缺失菌株作为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活性,将含缺失320bp crp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rp与C79-13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出无抗性标记的ΔcrpC79-13缺失菌株;通过半数致死量测定其毒力;给4日龄雏鸡口服免疫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根据胸腺、法氏囊、脾等免疫器官发育和平均日增重、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Griess法NO测定及血清IgG动态观察免疫水平。结果显示ΔcrpC79-13的毒力较C79-13降低约99.6%(LD50>5.0×109CFU);雏鸡接种ΔcrpC79-13(1.0×109 CFU/只)后不影响雏鸡生长,第14~21天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达到最高。表明成功构建了减毒鸡白痢沙门氏菌ΔcrpC79-13株,其毒力显著降低,免疫雏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鸡的组织滴虫病,是由原生动物中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本虫对鸡的致病力主要表现在4~6周龄的雏鸡,成年鸡多成为带虫者不显临床症状。1983年4月在我县个体养鸡户的成鸡群中,发生了组织滴虫病,45只成鸡发病39只,死亡1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于后。(一)临床症状 神精萎顿,呆滞,闭目,羽毛蓬松,羽翼下垂。鸡冠后部瘀血呈紫黑色,产蛋减少或停止,粪便硫磺色呈糊状。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腔上囊炎疫苗免疫鸡TLR7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接种IBD弱毒疫苗前,试验鸡脾和腔上囊组织中均有ChTLR7的微量表达,疫苗接种后第7 h,脾中ChTLR7 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调,至接种后第12 h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第130 h时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而腔上囊组织中ChTLR7 mRNA的表达自接种后第12 h开始增加,第24 h时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约72 h后恢复至疫苗接种前水平。表明ChTLR7可能参与了IBDV感染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14日龄海兰白商品代公雏鸡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地克珠利溶液剂及加福(马杜霉素铵盐)、地克珠利预混剂,15日龄时经口向嗉囊接种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卵囊悬液0.5 mL(含球虫卵囊1.0×105个).试验第8 d测定增重率、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值、卵囊值、抗球虫指数等.综合评价试验结果,以地克珠利溶液剂的中剂量效果最好,增重率达74.9%,抗球虫指数达189.6,卵囊值为0.  相似文献   

16.
用鸽Ⅰ型副黏病毒地方分离株KM 1感染鸽 ,在 5~ 7d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 ,且感染鸽全部发生血清学抗体转换 ;将KM 1静脉接种 6周龄雏鸡 ,10d后血凝抑制 (HI)效价显著增高 ,且其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感染鸽 ,第 8d出现临床症状 ;病毒能在 9日龄鸡胚中增殖 ,并使鸡胚出现病变 ,尿囊液血凝 (HA)效价为 1∶2 0 ~ 1∶2 5。  相似文献   

17.
将30只20周龄鸡毒霉形体(MG)阴性的蛋用种鸡分为4组,攻毒前Ⅰ组于颈部皮下接种2次油乳剂灭活苗;Ⅱ组免疫接种1次;Ⅲ组于攻毒后1周免疫接种1次;C组不接种疫苗,为对照组.4组鸡均在29周龄时攻击MG致病株BG44T.攻毒后通过7周观察,发现3个免疫组鸡的产蛋量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攻毒后第7周剖杀Ⅰ组和对照组的全部鸡进行MG的分离培养,结果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和气囊中均分离到了MG,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MG.2组鸡的输卵管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 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 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日龄时各组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在10,21,28,35日龄,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TX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的血清N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肌肉注射CTX可使健康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降低,导致受试鸡免疫抑制;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RBS对CTX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免疫马立克病(MD)HVT和CVI988疫苗的甘肃某规模化鸡场采集MD阳性病鸡抗凝全血,分离淋巴细胞,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分离出1株马立克病病毒(MDV)。病毒蚀斑纯化后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该毒株为MDV1型毒株,命名为LZ1309株。PCR扩增并测序致瘤基因meq。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国内分离株LS株的同源性最高(99.9%),与CVI988株的同源性最低(98.8%)。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氨基酸突变位点符合国内强毒株的特征。为掌握LZ1309株的致病力,进行了LZ1309株攻毒试验。结果显示,LZ1309株攻毒组鸡的死亡率为13.3%,攻毒组鸡体重显著降低,肝、脾、腺胃乳头和心脏均出现肿瘤结节,胸腺和法氏囊严重萎缩。PCR检测攻毒鸡的器官组织,均能扩增到MDV1型强毒株meq基因的特异性条带。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MDV强毒株,此结果为研究国内MDV毒力演化、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2006~2007年从现地采集的疑似感染鸡马立克病(MD)鸡羽髓分别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蚀斑克隆纯化后,随机选1个单克隆,再接种DEF增殖,获得9株适应DEF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野毒株,分别命名为ZY、FY、SY、YC、CZ、MS、CGZ、QQHE和DH.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这9株MDV的132 bp重复序列(132 bpr),发现这9株132 bpr均为2个拷贝,符合致病型MDV的特点.从分离的9株MDV中选择5株,人工感染7日龄SPF白来航鸡.试验鸡表现精神萎靡,被毛凌乱,个体瘦小;60d后剖杀,大多可见内脏肿瘤;SY、FY、QQHE 3株的MD临床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