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省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漂浮法对广东省部分地区10个奶牛场共1 440份乳牛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之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鉴定。镜检结果显示:10个奶牛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7.64%(686/1 440),共检测出9类肠道寄生虫即球虫、十二指肠贾第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圆线虫、鞭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吸虫和纤毛虫,其中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与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4.86%和24.65%;另外,不同年龄段乳牛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种类均有差异,断奶后犊牛感染率最高(62.29%),犊牛感染的寄生虫优势种类为球虫而育成牛和成年牛为阿米巴原虫。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38%、2.20%和8.1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同时也存在人兽共患病原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微孢子虫的感染,因此应加强该地区奶牛的饲养管理和肠道寄生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养殖业目前仍以放牧为主,肠道寄生虫病仍是危害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卢戈氏碘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对采自林芝、山南、日喀则地区的9种放牧家畜22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56%(1998/2256);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感染率为62.99%;而其它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为0.13%、隐孢子虫为0.75%、圆线虫为42.82%、鞭虫为5.01%、吸虫为0.71%、绦虫为2.79%、阿米巴原虫为44.81%、蛔虫为2.84%、结肠小袋纤毛虫为1.20%。2~5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占比为52.79%,其中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占比最高,高达34.40%。上述结果表明,上述西藏三个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同时也感染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人兽共患原虫,因此有必要加强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获悉西藏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西藏4个地区马属动物粪便样品111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到6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圆线虫82.88%(92/111)、球虫10.81%(12/111)、阿米巴原虫17.12%(19/111)、马副蛔虫12.61%(14/111)、鞭虫2.70%(3/111)和结肠小袋纤毛虫4.50%(5/111),检测到的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8.29%(98/111)。另对所有样品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ITS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31%(7/111),共鉴定出3种基因型:1个已知基因型Ebp C(5/7)以及2个新基因型,分别命名为XZM1(1/7)和XZM2(1/7)。结果表明,西藏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圆线虫的感染率较高,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3种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中基因型XZM1归类于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的第2群,基因型Ebp C和XZM2属于具有高度人兽共患风险的第1群,证实该地区马属动物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且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陕西省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希塞氏糖溶液漂浮法,对陕西省6个地区的18个养鸡场共336份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卵囊进行了检测。初步鉴定了这些地区鸡的粪便中存在艾美耳球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鸡异刺线虫卵和鸡蛔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44.94%、0.89%、25.30%和1.19%。为鉴定隐孢子虫种别,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巢式PCR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3份样本中所发现的隐孢子虫均为贝氏隐孢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这6个地区鸡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尤以球虫和异刺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四川省野猪源及小香猪源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集了326份圈养野猪和小香猪的新鲜粪便,提取基因组DNA,经巢式PCR扩增贾第虫β-giardin位点基因和隐孢子虫18S r RNA位点基因,鉴定阳性粪便贾第虫集聚体和隐孢子虫虫种。结果表明:11头野猪感染蓝氏贾第虫(10头感染集聚体E,1头感染集聚体A);2头小香猪感染蓝氏贾第虫集聚体E;3头野猪和3头小香猪均感染成猪隐孢子虫;未见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混合感染。本试验首次在国内报道了野猪和小香猪感染蓝氏贾第虫和隐孢子虫,并确定了2种蓝氏贾第虫集聚体和1种隐孢子虫虫种。  相似文献   

6.
调查中国西藏自治区藏羚羊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并掌握其集聚体分布,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的bg基因位点,采用巢式PCR法共检测了305份西藏不同地区的藏羚羊粪便DNA样本,总感染率为0.7%(2/305)。此外,发现西藏藏羚羊贾第虫感染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遗传分析表明西藏藏羚羊感染的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为集聚体E。虽然西藏地区藏羚羊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低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但仍是该地区人类感染贾第虫的潜在传染源,本研究为我国藏羚羊及其他宿主的十二指肠贾第虫防治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我国15个城市的共621份新鲜赛马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208份样品呈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3.49%。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以圆线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率为29.79%;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次之,为4.83%;球虫、隐孢子虫和裸头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81%、0.32%和0.32%。不同采样地点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结果表明,应加强赛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阳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流行情况,以骆驼、黑熊、斑马、袋鼠、猕猴、长臂猿、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新鲜粪便为样品(n=84),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隐孢子虫的卵囊并提取D N A,以18S r R NA为目标基因靶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共有1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其中骆驼7份,感染率为7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斑马1份,感染率为1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长臂猿5份,感染率为23.81%,感染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及小鼠隐孢子虫。本次调查发现该园野生动物隐孢子虫具有较高的总体感染率(15.50%)和鉴定出4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虫种,具有较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斑马感染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9.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10.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阿克苏某场香猪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布特点,基于ITS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检测44份香猪粪便DNA样本,发现18份呈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40.9%(18/44),其中断奶前和断奶后仔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9/9)和32.1%(9/28),成年母猪未发现感染。鉴定出5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EbpA、EbpC、Peru8、MJ12和1个新基因型(命名为XJP-Ⅰ),种系发育分析显示5种基因型均属于组群1。对上述18份阳性样本基于微卫星(MS1、MS3、MS7)和小卫星(MS4)位点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形成了8个多位点基因型。结果显示,该场香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共患基因型,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树鼩感染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情况,评价其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本研究采集了461份树鼩粪样,提取粪便基因组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59份野生树鼩粪样中检出隐孢子虫核酸阳性5份,阳性率为8.47%;经序列比对分析,4份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核酸阳性,1份为龟隐孢子虫(C. testudinis)核酸阳性。检出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核酸阳性9份,阳性率为15.25%;经基因型鉴定,2份为TB1,1份为TB2,1份为TB3,5份为TB4。402份驯养树鼩粪样中未检测出隐孢子虫,仅检出1份为毕氏肠微孢子虫核酸阳性,为基因型TB4。通过遗传进化分析,本研究所鉴定的微孢子虫基因型(TB1~TB4)和微小隐孢子虫均具有感染人的风险。本研究是国际首次对树鼩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进化分析的研究,为树鼩人兽共患原虫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原虫,隐孢子虫可感染包括猪在内的多种家畜和人类,但对云南省猪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为获悉云南省猪场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本研究采集来自于云南四个代表性猪场的129份新鲜粪样,采用巢式PCR扩增猪隐孢子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然后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进化树,解析隐孢子虫的种属关系;对不同地区及动物年龄的感染率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有17个样本确定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3.18%(17/129),其中16例为成猪隐孢子虫,1例为猪隐孢子虫;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猪体内发现猪隐孢子虫虫种,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了检测,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0份,总阳性率为4.70%,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值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同时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11月,应用蠕虫学完全剖解法对13只柯氏鼠兔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柯氏鼠兔感染的线虫有四川曲殖线虫、Ohbayashinema erbaevae和Eugenuris sp.,其感染率分别为46.14%、38.50%和7.60%;平均感染强度为33.33、5.80和1.00.柯氏鼠兔是这些线虫的新宿主,而Ohbayashine-ma erbaevae线虫为中国新记录.四川曲殖线虫是Graphidiella olsoni线虫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8.
乳牛源隐孢子虫种类的PCR-RFLP和分子种系发育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从浙江省杭州市整体搬迁至河南省郑州市1个月的某奶牛场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624份粪样,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2.24%(14/624).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征初步鉴定其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感染率为2.08%)和牛隐孢子虫(C.boris,感染率为0.16%).对这些分离株进行的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C.andersoni不感染SCID小鼠、正常的及免疫抑制的昆明系小鼠.利用套式PCR成功扩增出1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的18SrRNA.Ssp Ⅰ和Vsp Ⅰ酶切分析显示,牛源隐孢子虫与骆驼源C.andersoni的酶切图谱相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2个乳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现状,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从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内放牧牦牛群随机采集的239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球虫检测。结果显示:3个地区牦牛的艾美耳球虫总感染率为43.93%(105/239),共检测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邱氏艾美耳球虫25.94%(62/239)、椭圆艾美耳球虫15.48%(37/239)、柱状艾美耳球虫11.30%(27/239)、阿拉巴艾美耳球虫10.88%(26/239)、亚球形艾美耳球虫7.95%(19/239)、牛艾美耳球虫7.53%(18/239)、加拿大艾美耳球虫5.86%(14/239)、皮利他艾美耳球虫5.44%(13/239)、奥博艾美耳球虫3.35%(8/239)、拨克郎艾美耳球虫1.26%(3/239)和巴西艾美耳球虫1.26%(3/239),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椭圆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此外,牦牛球虫单感染率为18.41%(44/239),混合感染率为25.52%(61/239),其中以2种球虫的混合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11.30%,混合感染3、4、5、6和7种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21%、0、3.35%、0.84%和0.84%。调查结果表明: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病流行较为严重,应加强本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泰勒虫的感染状况,采用可同时检测3种牛泰勒虫感染的重组MPSP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和玛曲县的32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1.56%(229/320),表明该地区牛泰勒虫感染严重。SPSS22.0.0.0软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这4个县(市)之间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11,x~2=2.39,df=3),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牦牛之间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9,x~2=2.13,df=2;P=0.07,x~2=0.02,df=1)。本研究为该地区牦牛泰勒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