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暴露对鲫鱼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将180尾鲫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Ⅰ组、铅暴露Ⅱ组(0.05 mg/L)、铅暴露Ⅲ组(0.5 mg/L)和铅暴露Ⅳ组(1 mg/L)。在铅暴露后第30及60天分别取样,检测鲫鱼肝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Ig M)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铅暴露后第30天与对照组相比,Ⅱ、Ⅳ组T-A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Ⅲ组质量浓度略微降低(P0.05);Ⅱ、Ⅲ、Ⅳ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Ⅱ、Ⅲ组GSH质量分数显著减少(P0.05),Ⅳ组显著增加(P0.05);Ⅱ、Ⅲ、Ⅳ组CAT、LZM及Ig M水平显著降低(P0.05)。铅暴露后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Ⅱ、Ⅳ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Ⅲ组SOD水平升高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T-AOC及GSH水平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组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Ⅱ、Ⅳ组LZM及Ig M水平显著提高(P0.05),Ⅲ组LZM活性显著降低(P0.05),Ig M质量浓度增加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铅暴露可诱导鲫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并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不同质量浓度组抗氧化及免疫指标存在差异性。鲫鱼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及免疫防御系统从而降低铅暴露导致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Δcrp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初步观察ΔcrpC79-13缺失菌株作为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活性,将含缺失320bp crp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rp与C79-13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出无抗性标记的ΔcrpC79-13缺失菌株;通过半数致死量测定其毒力;给4日龄雏鸡口服免疫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根据胸腺、法氏囊、脾等免疫器官发育和平均日增重、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Griess法NO测定及血清IgG动态观察免疫水平。结果显示ΔcrpC79-13的毒力较C79-13降低约99.6%(LD50>5.0×109CFU);雏鸡接种ΔcrpC79-13(1.0×109 CFU/只)后不影响雏鸡生长,第14~21天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达到最高。表明成功构建了减毒鸡白痢沙门氏菌ΔcrpC79-13株,其毒力显著降低,免疫雏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VT1B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McAb),以大肠杆菌EDL93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VT1B基因,纯化后经BamHⅠ和XhoⅠ酶切,连入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VT1B,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实现了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7%。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3株融合细胞1G11、2H8、1B10,Western-blotting表明,此3株单抗能与VT1B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载体蛋白不反应。Ig亚类分别为IgG1、IgG2a和IgG2b,染色体数均大于100,腹水单抗ELISA抗体效价大于1∶256000,亲和常数分别为0.54×108M-1、0.95×108M-1、0.33×107M-1,间接ELISA叠加试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单抗针对的是同一抗原表位。此3株特异性单抗的获得为VT1毒素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连续传50代,用API20 Strep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各代次进行比较鉴定;将灭活疫苗以5×10~8CF U/尾分别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30 g±5 g的罗非鱼,第3次免疫后第14天,以50倍LD_(50)对其攻毒,记录死亡情况;在免疫后不同时间里用试剂盒检测罗非鱼肝的各个酶活指标,用RT-PCR检测头肾中IL-1β的表达量,分析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GD201008-001各代次间生化特性稳定;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97%和93.33%,免疫前后多数酶活指标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第3次免疫后第14天IL-1β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第1次免疫后第14天的数值,且肌肉注射方式显著高于腹腔注射(P0.05),肌肉注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均略低于腹腔注射组,而丙二醛及IL-1β表达量则相反。结果表明,该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性,可以作为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不同时间点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相关炎性因子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BMECs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选取纯化后的原代BMECs,分别加入活菌比(MOI)为100∶1的最佳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对细胞进行感染,分别在感染后第0、3、6、9、12小时采样,采用qRT-PCR法检测IL1R1、IL-1β及TNF-α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添加1×102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至第6小时IL1R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在添加1×104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至第9小时,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在添加1×103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至第12小时,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在添加1×101CFU/m L大肠杆菌作用至第6小时,IL1R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在添加1×103CFU/m L大肠杆菌作用至第9小时,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在添加1×104CFU/m L大肠杆菌作用至第12小时,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5)。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最佳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作用于BMECs时,在最佳感染时间点可显著上调IL1R1、IL-1β及TNF-α基因mRNA的表达量。IL1R1、IL-1β及TNF-αmRNA表达量在临床上可作为创伤后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能评价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对乳腺炎的病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感染引起乳腺炎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O157∶H7wzx和fliC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特异性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二重PCR体系,扩增产物为395bp(wzx)和1057bp(fliC)。人工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下限为2.3×102CFU/mL,人工污染的牛乳、猪肉及牛肉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下限分别为5.8×102CFU/mL、4.3×102CFU/g和3.1×103CFU/g。样品经3h预增菌后检测下限可达3.1×100~5.8×100CFU/mL(或CFU/g)。试验结果提示,针对wzx及fliC基因的二重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牛乳、猪肉及牛肉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以惠丰牌蛋用仔鸡配合饲料为基础日粮,添加石粉、食盐制成高钙或/和高钠饲料.Ⅰ、Ⅱ组含钙分别为55.8、102.0 g/kg;Ⅲ组合食盐为23.3 g/kg;Ⅳ组含钙和食盐分别为55.5和29.9 g/kg;Ⅴ组合钙和食盐分别为101.7和42.3g/kg;Ⅵ组为正常饲料对照组.于试验后15、30、45和60 d分别测定血浆钙、锌、磷及AKP值.结果表明试验用日粮均抑制各组鸡对磷、锌的吸收而导致血磷、锌降低,血钙升高;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升高;蛋用仔鸡骨骼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 ycoplasm a ovipneum oniae,Mo)N M-151分离株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基优化方案,以解决Mo培养难的问题。收集NM-151分离株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三个生长时期的样品进行RNA-seq,通过基因表达水平和K EG G pathway富集分析,提出培养基的优化方案,并进行培养试验验证,复苏并稳定传代的菌株以1∶20分别接种于4种培养基中培养监测240 h,每隔12 h取样,利用颜色变化单位(CCU)、菌落形成单位(CFU)、pH值和D630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和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 NPase)表达水平随生长时间的推移均呈下调趋势,但PNPase表达量远高于Py NPase表达量(P0.01);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丝氨酸对Mo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P0.05);添加20 mmol/L HEPE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Mo的稳定期并提高菌数(P0.05);同时添加两者的改良培养基能够明显延长Mo的稳定期,240 h仍处于稳定期未进入衰亡期,且菌数由108提高到109CFU/m L(P0.01)。证实改良培养基能够明显延长Mo的生长周期并在菌数上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分别表达了rApxⅠr、ApxⅡr、ApxⅢ、rApxⅣr、Apfa和rOMP 6种重组蛋白,以不同组合分组免疫小鼠,分别以APP1型菌(5×109CFU)和APP7型菌(1×1011CFU)进行攻毒。结果显示,试验Ⅱ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OMP)的APXⅠ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及对APP1和APP7型菌的保护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Ⅰ组(灭活疫苗)、Ⅲ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ApxⅣ)、Ⅳ组(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Apfa)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APXⅠ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与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证实rApxⅠ rApxⅡ rApxⅢ rOMP组免疫效果最好,可对2个血清型APP的攻击提供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选取猪链球菌9型(SS9)GZ0565株连续传代培养至20代(S1~S20代),用API20Strep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代次之间进行了比较鉴定。生化试验结果表明,GZ0565株传代稳定性好。以特殊品系的黑色小鼠C57BL/6作为SS9感染的动物模型,经腹腔注射接种S1、S5、S10、S15和S20代不同稀释度菌液,统计1周内小鼠的死亡数量。结果显示,攻毒后死亡的小鼠具有典型的细菌性败血症病理变化,肝及脑内可分离到革兰氏阳性球菌,短链状,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经PCR检测,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菌与攻毒菌株为同一种细菌。S1、S5、S10、S15和S20代菌株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3.63×108、6.03×108、2.63×109、1.45×109和8.7×1010。证明SS9GZ0565株经过20代传代培养后毒力相对稳定,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J581株和无乳链球菌A20株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对制备的3批荚膜多糖进行了多糖、蛋白质及核酸含量检测,同时分别用纯化的J581和A20株荚膜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偶联制备了质量浓度分别为5、10、15μg/m L的6种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及质量浓度各为10μg/m L的J581和A20株荚膜多糖蛋白结合混合疫苗,用这几种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采用间接ELISA方法及Ig G试剂盒对免疫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血清进行抗J581和A20株荚膜多糖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及Ig 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3批纯化荚膜多糖中,J581多糖平均质量浓度为49.78 mg/L,A20多糖平均质量浓度为55.76 g/L,2种多糖中蛋白和核酸含量均低于1%,符合疫苗生产要求;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多糖含量的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和荚膜多糖混合疫苗均能刺激机体产生一定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及Ig G抗体,且在第28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其中荚膜多糖蛋白混合疫苗组中J581和A20抗体效价及特异性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6种单疫苗组(P<0.05)。本研究为研制金黄色...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基于细菌16S r DNA的粪肠球菌PCR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东北黑熊粪肠球菌感染病例,通过死亡黑熊脏器中提纯的粪肠球菌测序结果与NCBI中的粪肠球菌16S r DNA序列(登录号:NZ_AJXO01000024.1)的比对,设计了1对特异性PCR引物,并对PCR反应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扩增条带与预期的产物大小一致,经过测序结果分析,证明该条带为目的条带,其他种属的菌株未见条带;并且当引物工作剂量为0.2 L、酶工作剂量为0.15 L就可以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86 CFU;通过对13头份来自延边熊场的患病(4头)和健康(9头)黑熊粪便检测,患病样本检验结果均为PCR阳性,表明该特异性PCR诊断方法能简易、快捷地检测粪肠球菌,为进一步建立黑熊粪肠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熊疾病的防治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福州市野生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亲缘情况,进而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并对控制耐药性传播提供理论依据。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并采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PCR分析技术(REP-PCR),对分离自不同源性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基因多样性研究,比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福州市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肠球菌分离到VRE共41株,耐药率高达100%,其中红霉素(100%)、土霉素(97.58%)和氯霉素(86.67%)耐药率最高;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2.12%和84.85%;万古霉素相关耐药基因VanA检出率为4.88%,VanB基因检出率为17.07%,VanC1基因检出率为31.71%,VanC2/C3基因检出率为39.02%;REP-PCR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菌株大致可分为2~3个型,其中,分离自动物园环境的H2和H3、H1、H8和H9及分离自动物园不同动物的M9和NL6、MH5和MH8、M3、BM3和L6具有100%同源性。结果表明,动物园内肠球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基因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动物源性、环境源性和人员性VRE之间发现同源性100%的菌株,可能存在同一菌株的垂直克隆传播,不同源性VRE之间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更加安全有效且遗传背景清晰的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疫苗弱毒株,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含缺失1 011 bp sseK1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sseK1,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基因交换技术,两步法筛选SL1344的sseK1缺失株。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SL1344ΔsseK1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表明,与亲本菌株SL1344相比,缺失株SL1344ΔsseK1保留了亲本株SL1344的血清型1,4,5,12∶i∶1,2,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后的sseK1基因,生长速度及生化特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小鼠毒力试验表明,SL1344ΔsseK1缺失株口服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的LD_(50)为6.63×10~8CFU,毒力较亲本株SL1344下降至0.048%。免疫保护效力试验显示,小鼠免疫后第14天血清抗体Ig G含量达到最高,运用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毒株对免疫后第17天的小鼠攻毒有62.5%的保护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L1344株sseK1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且遗传稳定,毒力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sseK1基因的致病机制及将其开发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弱毒疫苗候选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试验期21 d,饲喂基础日粮。1~10日龄时,空白对照组(BG)和模型组(EG)每只鸡每日灌服0.2 mL的生理盐水,非解乳糖链球菌(FGM)组每只鸡每日灌服0.2 mL浓度为1×10^9 CFU/mL的FGM菌液。FGM组和EG组鸡于14日龄时,灌服1次0.2 mL浓度为6×10^8 CFU/mL大肠杆菌O78菌液。分别于攻毒后第0、1、3和7天,观察各试验组鸡十二指肠肠绒毛结构,检测十二指肠sIgA含量、MPO、GSH-PX和SOD活力及T-AOC含量。结果显示,FGM组鸡十二指肠肠绒毛较EG组完整,MPO活力显著低于EG组(P<0.05),sIgA含量显著高于EG组(P<0.05),GSH-PX和SOD活力与T-AOC含量高于EG组。结果提示,分离于鸡盲肠的非解乳糖链球菌可通过保护肠绒毛结构、调节肠道免疫力与抗氧化能力,增强鸡抗感染力,发挥保护肠道健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牛支原体08M株作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攻毒组的每头犊牛气管注射10 mL 08M(1×109CCU/mL)新鲜菌液,对照组气管注射10 mL 0.15 mol/L pH 7.2的PBS。在不同时间采集鼻拭子用realtime PCR进行排菌检测,采集血清检测感染抗体,攻毒后第28天进行剖检,观察肺部病变并进行病原分离。同时,以牛支原体08M培养物为抗原,混合MONTANIDEISA 201 VG,分别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0.46和1.48 mg/mL两个剂量的免疫原,以每头牛2 mL的剂量,间隔28 d颈部皮下注射犊牛2次,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二免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方法同致病性试验,免疫后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血清抗体。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动物在攻毒后第4~14天进行间歇性排菌,第7天可以检测到感染抗体,剖检后观察到攻毒组牛肺部发生明显的病变并从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牛支原体。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2种质量浓度的免疫原免疫动物后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攻毒后所有动物均进行间歇性排菌,免疫组动物血清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动物一免后第14天血清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剖检后所有动物肺部均有病变且都能够分离出牛支原体。结果表明,牛支原体08M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中用牛支原体08M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犊牛后可以使牛体产生很好的免疫反应但却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2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猪链球菌2型SS2-1、SS2-H、SS2-006444、SS2-7和SS2-N(国外引进)株,对BALB/c小鼠、猪、兔及普通小白鼠致病性进行试验.结果SS2-1、SS2-H、SS2-006444、SS2-7株对BALB/c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1×106、3.1×107、5.3×107和9.4×107,SS2-N株以2.8×108活菌对BALB/c小鼠不能致病;SS2-1株对猪LD50为4.2×107,对猪半数感染量(ID50)为1.33×106,用8.0×108活菌对兔及普通小白鼠感染均不能致病.提示猪链球菌2型人工感染可引起BALB/c小鼠和猪发病;其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因子(EF)的表现型与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无相关关系;BALB/c小鼠可用于猪链球菌(2型)病疫苗免疫试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将14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72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和15g/kg(试验组)的蜂花粉,每周每组随机抽取试验鸡6只,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测量肠管长度及肠绒毛、肠腺长度,并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对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1~3周龄鸡的小肠绒毛和肠腺的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淋巴组织较发达,证实蜂花粉能够促进肉鸡小肠的早期发育,增强组织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重组质粒pET-fliC和pUC57-M2e2为模板,通过重叠PCR将M2e2基因插入fliC的高变区域,构建嵌合鞭毛基因片段fliC/M2e2。将fliC/M2e2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fliC/M2e2,将其转化鼠伤寒沙门氏菌LB5000,获得重组菌LB5000(fliC/M2e2)。应用P22噬菌体转导技术,将fliC/M2e2基因导入都柏林沙门氏菌SL5928的基因组中,经生化血清学鉴定、动力学测定、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blot分析,将阳性转导菌命名为SL5928(fliC/M2e2)。提取重组菌鞭毛蛋白fliC/M2e2作用HEK293-mTLR5细胞,能刺激细胞分泌IL-8。将fliC/M2e2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免疫C3H/HeJ小鼠,50μg/只。结果显示,二免后第14天,fliC/M2e2鞭毛蛋白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与对照组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ELISPOT结果表明,在脾细胞中,fliC/M2e2鞭毛蛋白免疫组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分泌细胞,且免疫应答以Th1型为主。结果表明,构建的fliC/M2e2嵌合基因能够在沙门氏菌中表达,重组嵌合鞭毛蛋白fliC/M2e2能激发机体针对M2e表位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以乳牛L-选择素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1只,相隔14 d进行3次免疫,抗原用量每次30μg,首次免疫后第116 d进行尾静脉加强免疫,抗原用量10μg。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接种12块96孔板。以L-选择素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阳性孔,有限稀释法克隆阳性孔,筛选出6株杂交瘤细胞。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McAb,并对其分别进行Ig亚类测定。结果,6株杂交瘤细胞7B10、10F6、10E2、5C6、12G7和11A3的Ig亚类分别是IgG2a、IgG2aI、gG2bI、gG1I、gG1和I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