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观察 2只雄性海南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 ,其消化管具一般的 4层结构 ,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 ,肌层发达 ,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 ,肌胃退化 ,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 ,有分支现象 ,未见中央乳糜管结构。肠腺的黏液细胞为圆形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无十二指肠腺。肝、胰的结构与其他鸟类相似。海南消化器官的特点可能与其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2只雄性海南(开鸟)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其消化管具一般的4层结构,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肌层发达,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肌胃退化,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有分支现象,未见中央乳糜管结构.肠腺的黏液细胞为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无十二指肠腺.肝、胰的结构与其他鸟类相似.海南(开鸟)消化器官的特点可能与其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鸸鹋腺胃和肌胃组织学特点的观察,结果表明鸸鹋腺胃的深层复管腺非常发达;肌胃的粘膜向管腔突出形成细而长的皱襞,肌胃腺是分支的管泡状腺,肌层十分发达,这些特点与鸸鹋的消化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腺胃和直肠中最高,盲肠中最低。雌雄之间同一部位嗜银细胞数量比较只有十二指肠部差异显著。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固有膜中,盲肠和腺胃中发现有嗜银细胞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梭形、椭圆形、锥形和圆形,还有一些为不规则形状。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腺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推测嗜银细胞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结构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前胃3个腺囊区的组织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每个腺囊区都可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较厚,含较多的黏液腺,腺细胞主要为黏液细胞,另有少量的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牛、羊真胃贲门腺中的同类细胞相似。无腺部的构造与非腺囊区类似,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明显;固有层薄、无腺体分布;黏膜肌层薄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7.
犬肠管的组织学观察及Ghrelin分布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犬肠管的组织学结构、检测犬肠管Ghrelin的表达定位情况。取3周岁母犬肠管的各段组织,通过石蜡切片制作、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组织学结构及Ghrelin表达定位情况进行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犬肠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肌层完整,肌层发达,肠绒毛、皱襞和肠腺等在各段肠管都存在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Ghrelin在空肠、结肠和直肠黏膜层的表达呈强阳性,阳性细胞染色为深褐色;十二指肠和盲肠黏膜层表达较弱,阳性细胞呈黄褐色;回肠未检测到Ghrelin。犬在组织学结构上和一般家畜基本相似,但黏膜肌层比较完整,肌层较厚;Ghrel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犬肠管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均有分布,回肠未检测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牦牛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妊娠期牦牛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牦牛输卵管壁具有3层结构,分别为黏膜、肌层和外膜.黏膜上皮主要由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及少量基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妊娠期牦牛输卵管漏斗部和壶腹部分泌细胞顶部有突起,漏斗部分泌细胞的突起呈现2种类型:一种突起中不含核,细胞胞浆的核上区和突起中可见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PAS)反应阳性颗粒;另一种突起中含核,但无PAS反应阳性颗粒.壶腹部分泌细胞的突起均属第一种类型,峡部分泌细胞顶部无突起.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峡部固有层中含有浆液性腺.黏膜形成纵行的初级皱襞.漏斗部和壶腹部皱襞高而窄,分支多;峡部皱襞矮而宽,分支少.肌层主要由环形肌组成,从漏斗部向后,肌层逐渐增厚,峡部达到最厚.外膜为浆膜,在输卵管系膜处为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9.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8尾东方蝾螈的外形和内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蝾螈的口裂很宽,口咽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食管短,黏膜上有纵行皱襞;胃呈纺锤形的长囊,肌层发达,贲门口较大;直肠粗大;肝较为发达,有胆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肺为2个锥形的薄壁长囊,构造简单,囊壁形成蜂窝状。输尿管不直接通膀胱,尿液先到泄殖腔,然后再到膀胱。雄性大鲵无专门的输精管,而是借助于输尿管输精。雌性大鲵有卵巢1对,呈带形的囊状卵巢。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解剖组织学方法,对l~268d黄羽鹌鹑的腔上囊大小、绝对质量、生长指数进行测定及解剖组织结构分析,探讨了其形态、生长、组织学结构及发育规律,为鹌鹑的免疫接种和疾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黄羽鹌鹑腔上囊呈盲囊状,乳白色,位于肠道末端,泄殖腔背侧并与之相连;绝对质量、长和宽随日龄逐渐增大,39d最大,以后逐渐减小;生长指数随日龄增高,8d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基本结构从内至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各层宽度及黏膜大褶皱高度于39d最大;组织构成随日龄逐渐发育,39d后逐渐纤维化萎缩,雌性比雄性退化的早且快,最后成为残迹。  相似文献   

11.
对双峰驼消化道组织标本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道和胃的有腺部固有膜淋巴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浆细胞,并且在肠道的分布多于胃;在肠道回肠分布最密集,其次是空肠后段和盲肠.从食管至回肠浆细胞分布逐渐增多,从盲肠至直肠逐渐减少;肠道和胃的有腺部浆细胞明显多于食管和胃的非腺体区,后者仅有极少量散在的浆细胞分布;胃的3个腺囊区腺体部和贲门腺区的浆细胞分布相似,并多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浆细胞在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以及整个消化管粘膜下层分布很少;光镜下的浆细胞为多形态,以卵圆形细胞多见;电镜下的浆细胞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胞浆内充满大小、形态不一的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另一种胞浆内充满扁囊状粗面内质网,以前者多见.观察结果证实,双峰驼肠道粘膜和胃粘膜具有产生抗体的形态学基础,尤其回肠、空肠后段和盲肠是消化管粘膜产生抗体的重要免疫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10月 ,笔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养殖场鹅的腺胃中发现大量白色针状虫体 ,经甘油乳酸透明 ,光镜下观察 ,鉴定为钩状棘结线虫 (Echinurauncinata)。该虫种在我国鹅体内发现为国内宿主新记录。1 虫体的寄生部位及局部组织学变化该虫体寄生于鹅的腺胃壁深层 ,在胃壁形成结节 ,最大结节直径达 15mm。感染严重者结节分布于整个胃壁或成链状分布于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或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每个结节内有数条或十几条虫体 ,使黏膜发生溃疡、坏死。有的多个结节连接成环状 ,使食道远端狭窄或阻塞。结节直达黏膜下层 ,虫体周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感染绵羊夏伯特线虫的牦牛(感染组)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并同正常牦牛(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虫体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口、盲肠以及结肠前约1/3处,寄生数量为30~50条.寄生部位黏膜增厚,呈脑回样增生,颜色灰白,偶见散在点状出血现象,表面附有较多黏液.黏膜上皮、固有层内肠腺及杯状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均有增生,固有层、黏膜肌层以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以及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显著增生,偶见黏膜出血、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等变化.结果表明,肠黏膜脑回样病变实际是由宿主机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牦牛对绵羊夏伯特线虫的抗感染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成年牦牛寄生部位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育成熟完善,可通过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来抵抗寄生虫的寄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15版W H O肝癌组织学分类方法,对临床上犬和猫的肝癌进行病理学分析。通过石蜡切片的常规染色(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组织学鉴定。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脏组织的外部多处坏死出血与肝硬化。我们进一步应用HE染色的方法对肝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到其病理改变为细胞有异型,3层的细胞排列成柱状,梁索状和腺泡状,细胞异型性明显,核仁显著,最后确诊为为肝细胞癌。猫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胆管上的肥大部分,胆管的纤维组织显著增加,是狭窄胆管胞膛,黏膜红色。在狭窄的部位,胆管扩张。胆管上皮增生管状腺,纤维增加,淋巴细胞浸润。胃、十二指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分生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最后确诊为肝胆管癌。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胃外翻充盈观察法、全胃切开观察法和方格测试面积法对猪、犬和兔胃黏膜分区和黏膜皱褶分布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比较大,幽门腺区比较小;犬和兔的胃底腺很大,幽门腺区比较小,贲门腺区很小。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颜色比较深,幽门腺区的颜色比较浅;犬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颜色差别不大。猪、犬和兔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差别不大;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犬的胃底腺区发达,黏膜呈脑沟脑回状。猪、犬和兔胃小弯附近区域的黏膜与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有移行关系,可视为移行区。胃黏膜分区及黏膜皱褶分布的研究为动物胃的生理学和病理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细胞化学反应 ,对中华鳖消化道黏膜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中华鳖消化道固有膜内均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粒性白细胞分布。其中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和小肠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细胞的核 质比大 ,胞质中含有数个圆形嗜天青颗粒。 6 0 %~ 70 %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ANAE阳性细胞 )。浆细胞也主要见于肠道。而肥大细胞主要散布于食管和胃壁内。虽然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现象 ,但从食管至泄殖腔均未见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肺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支气管动脉分布于支气管、胸膜、淋巴结、小叶间隔、肺动脉与肺静脉外膜、迷走神经鞘膜及气管腺周围,其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率MT(%)的均值为(33.30±11.03)%。肺外支气管动脉内皮下层无纵行平滑肌束,但进入支气管壁后其内弹性膜分叉并包绕纵行平滑肌束;中膜平滑肌结构较致密,外膜中含纵向螺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小支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的支气管小动脉,数量可达(120±51)条/mm2。虽然黏膜固有层与外膜中的支气管动脉管径相差较大,但中膜平滑肌的厚度却很相近。可见,成年牦牛肺内支气管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表明低氧对牦牛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在多风沙环境下生存的双峰驼的腭扁桃体的结构特征,对阿拉善双峰驼腭扁桃体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腭扁桃体由数量较多的直接突出于黏膜的灰白色独立结节构成,且每个结节上都具有隐窝结构,无扁桃体窦。显微结构观察显示,腭扁桃体黏膜内侧表面覆有厚薄不一、颗粒层较厚的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具有多级分支的隐窝结构,在初级隐窝上皮中常有滤泡相关上皮分布,而次级隐窝上皮呈海绵状,其内有较多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含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淋巴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结缔组织深入淋巴组织中,将其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小叶;淋巴小结十分典型,生发中心发达,几乎占据了整个淋巴小结,其周围有网状纤维环绕。证实,双峰驼的腭扁桃体十分发达,形态独特,尤其在解剖学方面,与牦牛、黄牛和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知的骆驼 β 防御素caBD 1cDNA序列设计了 1对预计扩增产物为 2 0 3bp的引物 ,通过RT PCR检测骆驼的整个消化道黏膜、肝、胰腺、气管黏膜、肺、肾、膀胱黏膜、卵巢、子宫内膜、脾、淋巴结、心等器官内caBD 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 :caBD 1mRNA在整个消化道、气管、膀胱、子宫等管状器官内的黏膜层有表达 ,而在实质性器官如心、肝、胰腺、肺、脾、淋巴结、卵巢、肾中无表达。提示 ,骆驼体内的这种内生性抗微生物肽有助于骆驼的黏膜宿主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