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2.
<正>每当听到《松花江上》这首歌,我就会想起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想起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想起我的父亲刘运丰跟我讲的有关地下抗联交通站的往事……九一八事变后,我的爷爷刘振铎根据开展地下抗日工作的需要,把家从周家窑搬到了庆城县城(现庆安县),在西马路茂世恒胡同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听父亲说,那时家里常有"亲戚"来串门儿。每次来"亲戚"时,我爷爷总是  相似文献   

3.
爷爷的鱼竿     
爷爷老了,身体大不如前。但他越活越快乐了,有时竟顽皮得像个孩子。这些都是父亲通过他的"神州行"告诉我的。前些日子,父亲忽然打来电话,说爷爷要我在城里给他买具  相似文献   

4.
我家有本厚厚的相册。爷爷、父亲和我拍摄的上千幅照片,记录和见证了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解放前,我爷爷曾在城里一家照相馆做过一段时间的学徒。这段经历使他迷恋上了摄影.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一个与党联系很深的家庭,爷爷年少参军,跟随着党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小的时候。我经常将爷爷的军功章翻出来,触摸着爷爷身上留下的子弹伤痕,听他讲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真实的历史让我从小就对党有一种敬仰之情,崇仰党的伟大。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人,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周围的人总是在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啊!”。那时我只知道父亲是个党员,一个平凡而认真的党员。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于我们头上的日月星辰,一个就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信仰。从小到大,家庭对我的潜移默化,让我始终积极要求进步,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成长的路上我一直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追求着。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孙超的父亲于2015年5月因车祸去世。同年6月,其爷爷因病突然去世,留下房屋一套、存款10万元等遗产,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孙超的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孙超的父亲、叔叔和姑姑。孙超的奶奶于2009年去世后,一直由孙超的父母在生活上照料爷爷,所以,在料理完爷爷的丧事后,孙超找到叔叔和姑姑,称爷爷的遗产中应有自己的继承份额。但二人以他们是第一顺序继承  相似文献   

7.
二年级上学期,我读过《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那位刚满10岁的少年为邓爷爷做了操作计算机的精采表演,博得了邓爷爷的赞许,邓爷爷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旁,铭刻在我的心田。1984年2月1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它铭记在那位少年作者的心中,也铭记在我的心中。岁月流逝,2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20个年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  相似文献   

8.
正17年,足以让一名孩童成长为参加高考的学生。但17年来,辽宁阜新的康连喜一直在做着同一件事:高考。16年参加高考屡战屡败,但他心中的大学梦却一直没有放弃。今年,这位70岁的"爷爷考生"迎来他的第17次高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的藏品中,有一枚珍贵的"红军十周年纪念章",这是父亲滕代远生前保存下来的,一直放在家中的保险柜里。这枚纪念章质地为红铜,高4.3厘米,长3厘米,厚0.1厘米,净重10克,呈五角星形状,徽章为白地红边。纪念章的上部是镰刀和锤子,象征着领导工农红军的是中国共产党,正中是一名骑马的红军战士吹着军号向前跃进的图像,下部铸有"1927—37红軍十週年纪念章"的字样。这枚纪念章是由红军总部在  相似文献   

10.
正我1951年出生于立陶宛。我的母亲是纯血统的立陶宛人,父亲是俄罗斯人。1956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市。父亲在"扎波罗热钢厂"成为一名普通的装卸工,母亲则是一名裁缝,一生都在给人做衣服。我记得,我们一直生活艰难,购买生活  相似文献   

11.
铜铃声声     
正家里有一个铜铃铛,是爷爷留下的。有大人的拳头大,下边有一道细缝儿,六个黄豆大的眼儿,轻轻一晃就可以发出脆脆的铃铛声。我小时候看到过,后来就看不见了。其实,是父亲怕我们弄丢了,放起来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到我们那里进行大"扫荡",曾祖父死于病中,曾祖母在大"扫荡"逃难中与家人失散冻饿而死,爷爷在一年里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刚刚二十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他一边参加村里的游击组抗日,一边劳动养活家。他买了头  相似文献   

12.
正1935年,刘满仓出生在河南确山的一个农户家里,6岁时母亲病逝,5年后父亲也去世了,16岁时继母带着13岁的妹妹再嫁,留下刘满仓独自种地讨生活。1956年兵团去家乡做动员,抱着"看看外面世界"的念头,刘满仓和一个同乡报了名,加入了支援建设新疆兵团的大军。每个报名的人得了枚黄色徽章,上面写着"新疆军垦队员"。胸前戴着这枚徽章,刘满仓登上火车,一路向西来到新疆哈密巴里坤草原。  相似文献   

13.
爷爷有一双皮鞋,涂了桐油,硬邦邦,走起路来特别重,特别响,这双皮鞋还是爷爷当农会主席时彭德怀打仗路过我们老家时送给他的。我一直没见过这双皮鞋,只是听父亲经常自豪地说起这件事情。也常听父亲说起红军两次路过我们老家跟国民党军队交火的零星事情,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老家是宜丰和万载两县交界处,两边是绵延不绝的山,中间是田野,是战略要地。第一次打仗是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倡导宣传优良家风的氛围中,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家营造的家风虽不可言,但可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淀,我逐渐明白父亲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我的父亲,从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工活儿。成年后,父亲不甘心贫穷落后,到外地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亏损。回家后,父亲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木工活儿。为了还债,父亲做了将近100个大理石茶  相似文献   

15.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天意不可违,我仍然做了木匠。”这段毫无粉饰的“家史”,奠定了“谭木匠”的全部文化内涵。按照流行的说法,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传华是个“文化营销”高手。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5)
正我的父亲是开国上将陈士榘。父亲用他革命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用,并延及子孙。祖父、父亲两代人参加了推翻两个王朝的革命,留下一部光荣的家史我的父亲陈士榘,1909年出生在湖北武昌黄土陂的新军军营,那里是爷爷供职的地方。我的爷爷陈午霆,年轻时候,是孙中山创建的  相似文献   

17.
正难忘的1976.09.09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我的爷爷毛泽东与世长辞。我的父亲毛岸青和母亲邵华在家中设立灵堂,父母当时紧紧牵着我的小手,在爷爷的遗像前宣誓,告诉我要继承爷爷遗志,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那时,我刚刚6岁半。屈指算来,不觉40年的岁月过去了,我也从孩提跨入不惑之年,但我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情景,并在经历了岁月流年的沧桑后,更加理解父母当时悲痛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爷爷的样子     
《党建》2017,(9)
<正>爷爷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一生都生活在小县城。他去世时,我还未出生,因而我与他竟是一面也未见着。爷爷育有八子,六儿二女,虽说我没见过爷爷,但叔叔伯伯姑姑和父亲的一言一行,却清晰地勾勒出了爷爷的样子。六叔常说,吃亏是福。六叔自小跟随爷爷卖菜。遇到爱讨便宜的客人,待上完秤定了价,必定要多抓一把青菜、多拿两个土豆。爷爷对此总是笑脸相迎,有时还会多赠几棵青葱、几块姜。年幼的六叔问爷爷,为何总让这样的人占咱们便宜。爷爷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后来,六叔凭着爷爷教的生意经,做起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10)
正我的父亲1916年8月出生,原名叫刘福喜,入伍后自己把名字改为刘耀。我的爷爷刘锡乃是个以打铁为生的匠人,奶奶郑机波是个朴实厚道的家庭妇女,他们养育了一儿一女。爷爷靠给乡亲们打制一些小件农具,间或外出打点零工,艰难地维持着一家四口人的生计。父亲从小就非常懂事、孝顺,经常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主动为父母分忧。爷爷奶奶在父亲5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镇上的学堂念书。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0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辍学跟着爷爷开始学打铁。  相似文献   

20.
爷爷卖牛记     
正近日,我得知爷爷把家里那头老黄牛卖了,这可是家中的"大事件"。听爷爷说,他年轻时曾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那时候一个生产队总共也没几头牛。分田到户以后,村民种地的积极性高了,对牛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牛,而牛也渐渐成了村民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记得小时候过年,爷爷会在牛角上贴一个写着"有"字的红对子纸,或者在牛栏门上贴上"六畜兴旺",寓意着来年会有好运气。爷爷一直认为农民离不开牛。可是,某一天村里有一户人家不知从哪里买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村里人叫它"小八匹"。每次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