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里有件东西,父亲像宝贝一样珍藏着,那是一根扁担,父亲亲手做的。父亲成家后,首先置办的就是谋生用的扁担。因为没钱,父亲厚着脸皮向做篾人家讨了一截竹片。怕把竹片做废了,父亲研究了许久才动手,靠着细研慢做,父亲最终做成了一根好用又好看的中号扁担。  相似文献   

2.
家里有件东西,父亲像宝贝一样珍藏着,那是一根扁担,父亲亲手做的。父亲成家后,首先置办的就是谋生用的扁担。因为没钱,父亲厚着脸皮向做篾人家讨了一截竹片。怕把竹片做废了,父亲研究了许久才动手,靠着细研慢做,父亲最终做成了一根好用又好看的中号扁担。  相似文献   

3.
在儿子眼里,陈士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一位对妻子儿女缺少关心的父亲,一位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父亲,一位“大义灭亲”的父亲……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度生活在“上流社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最后走向破碎。作者在讲述自己家庭悲剧的时候,令人痛心疾首,也令人久久沉思……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锄头     
正父亲的锄头放在院子东边一个简单的小房子里,那不是秘密。小时候,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那些并不肥沃的田地里,父亲用他那把锄头种下了一季又一季的庄稼。一次次翻起了那些板结的黄土,然后又仔细地打碎那些大块的土块儿,在锄头再次扬起的瞬间,腾起一股尘土,静静地付着在父亲的衣服和汗珠上。晨曦中,父亲的身影笼罩上了一层斑斓的光影,在我幼小的心里幻化出英雄的形象,因为,父亲和那把锄头  相似文献   

5.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康小明 《党史文汇》2006,(12):34-36
父亲极其不爱说话,我自小就觉得父亲十分陌生.一直到父亲晚年患病住院的日子里,才和父亲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特别是我帮助父亲编辑出版了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报坛六十年耕耘录>后,才算真正了解了父亲.  相似文献   

7.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晚上,竟然成为我和父亲今生今世的诀别——父亲往往是男孩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直到我做主持人,退伍,转业,进入中央电视台,父亲几乎从不干涉我对事业的选择,父亲信任我。尽管我没有自始至终继承父亲的军旅生涯,但是我却继承了父亲做事做人的原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我,只有淡淡的两个字:"还行。"在我记忆中,1999年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监督我主持了一台节目,而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那次竟成了我和父亲的诀别……  相似文献   

8.
父亲入党那一天父亲因脑溢血故去已一年了,静下来的时候总能想起父亲的一些往事,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入党那一天。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参加高考前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天气异常炎热,我正在学校午休。或许是天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去郑州旅游,不慎将背包遗失在郑州火车站。这可愁坏了父亲,倒不是背包里有多少钱,而是因为其中有一方珍贵的印章。小小的印章只有1.5厘米见方,却是父亲极心爱的物件。在郑州旅游期间,爱好硬笔书法的父亲特意找篆刻师傅刻了一方硬笔书法闲章。一向节俭的父亲,能拿出300元钱刻章,足以看出他对这方印章的喜爱程度。章丢了,父亲自然上火不已,而  相似文献   

10.
(一)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他很想帮助父亲,于是弄来了一只魔箱,魔箱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里放着1O个淘气包,并且只能露出一个淘气包的  相似文献   

11.
希望     
突然成长是因为父亲突然的衰老。自小就觉得父亲就是一头健壮的牛,一座雄伟的山,一块坚硬的石头,从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事和他有过关系。生病的往往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父亲只有照顾我们的份。上初中以后大多数时间在外上学,陪在父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即使在一起,对父亲的健康也一直是忽略的。直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笑着迎出了门,他抑制不住的笑走漏了他的一颗门牙,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4)
<正>书房的角落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只樟木箱。历经岁月熏染的樟木箱显得陈旧了,有些红色油漆脱落了。这只樟木箱是有来历的。当年我的父亲考取了大学,成为老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祖父请人用樟木做了一对书箱,一只给了我父亲,另一只给了姑姑。从此,这只樟木箱陪伴着父亲踏上了人生的征程。父亲酷爱读书,求学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中外经典名著。那只樟木箱装满了一摞摞的书,伴随父亲度过了无数漫漫长夜……  相似文献   

13.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14.
正广勇哥名叫贾广勇,是一名北京市援青干部。初识广勇哥是在我父亲开的车上,当时我父亲在玉树州教育局找到了一份接送北京市援青干部上下班的工作。那天,蹭车去亲戚家的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嘴上常常夸赞的援青干部们,他们早早地便在公寓楼前等候父亲的到来,非常准时和有礼貌。在车上,父亲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他们谈论着我在北京上学的事情,我真担心他们听不懂父亲混乱的句式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不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早年家贫,很早便离开了校园。他一直觉得没上够学,没读够书。务农期间,父亲坚持读书、写作,还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作品。大庆油田会战期间,一个建筑公司招工的机会让不到20岁的父亲离开农村,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参加工作后,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函授大专课程。文化水平的提升,让他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后来,父亲被调入公司机关党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车耀先逝去70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往事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在20世纪20年代,父亲从国外游学归来带回一台照相机,他用相机拍摄了不少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家庭的悲欢冷暖。我一直保存着这些照片,如今虽已破损泛黄,但看到它们,我眼前就会浮现父亲的影子。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英武儒雅,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17.
父亲     
正我享受了人间最充分的母爱,然而得到的父爱却是零。落生14天父亲就没了,而且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所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有门口那块烈属牌子,只是墙上那张烈士证书。我生下来好孤独呵!瞪着大眼睛找呵找呵,屋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地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呢?别的孩子有父亲我也应该有呀,缺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少父亲实在难以忍受呀。  相似文献   

18.
<正>刘军、赵小春夫妇是一师一团第12作业站农工,他们的父亲与他们一同居住了好些年。刘军和赵小春对双方的老人都同等对待。就是煮元宵、荷包蛋,俩人个数都一样。他们的父亲都快80岁了,刘军的父亲生活能够自理,可赵小春的父亲就不能如意了。赵小春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尤其是这两年更为严重。老人出门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夫妻俩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人。有一次,他们要到农田干活便把老人锁在家里,可等他  相似文献   

19.
从小,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很生疏。他和父亲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因此很少交流。后来下乡当了知青,进城后,到棉纺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中间他吃了很多苦,但父亲从来没有问过他。他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他,也不爱他。偶尔,他回到家中,父亲顶多问一句“回来啦”、“吃过没有”  相似文献   

20.
父亲大半生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历史。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天上掉片树叶也害怕打破头,一点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父亲当时惊呆了。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