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故事」中国男孩洪战辉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全家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他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欧洲父亲河的莱茵河,作为流经欧洲9国的主要饮用水源,在短短40年中经历了从最浪漫的臭水沟向如今清澈美丽的父亲河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我寻访了我父亲左权抗战期间在山西战斗、生活过的一些地方,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父亲……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6,(3)
读者来信:我哥哥结婚后一直分家单过,到现在已经20年。其间,父亲一直跟我一起生活。15年前,父亲独自承包了村里的10亩鱼塘,每年获利逾万元。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下的钱父亲全部以自己的名义存入信用社。今年初,父亲因突患疾病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我和哥哥在清理遗物时,发  相似文献   

5.
程锦 《世纪风采》2024,(3):37-39
<正>胡耀邦与妻子李昭相识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烽火岁月中结下了情缘,携手走进婚姻殿堂。48年携手共进、风雨相伴,他们的故事也因此充满浪漫与传奇。一、出身名门,投身革命李昭出生于1921年12月20日,祖籍湖南省宁乡县偕乐镇东鹜山。父亲李仲侯,家境优渥,毕业于两江陆军测绘学堂和安徽讲武堂,几经辗转后,来到了安徽宿县(今宿州市)。在这里,李仲侯认识了李昭的母亲——宿县城里高公馆的二小姐高慧兰。幼时的李昭冰雪聪明,父亲对她非常钟爱,  相似文献   

6.
《党建》2020,(7)
正萧楚女,原名树烈,1893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幼年时他就勤于学习,养成了浪漫豪侠、疾恶崇善的性格。家庭破产、父亲病逝后,他当过跑堂,卖过报纸,做过排字工人,还当过轮船杂工,接触到大量社会下层百姓。辛亥革命前夕,满怀热情的萧楚女参加了湖北新  相似文献   

7.
在儿子眼里,陈士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一位对妻子儿女缺少关心的父亲,一位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父亲,一位“大义灭亲”的父亲……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度生活在“上流社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最后走向破碎。作者在讲述自己家庭悲剧的时候,令人痛心疾首,也令人久久沉思……  相似文献   

8.
<正>在团场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父母常常教我:要珍惜生活,诚实做人,诚心做事,要懂得感恩。如今耄耋之年的父亲,是新疆和平解放的见证人。父亲亲身经历了兵团发展、建设、壮大的宏伟历程。从地窝子、窑洞、土坯房,到现在拔地而起的一栋栋楼房:从煤油灯、马车、  相似文献   

9.
塞满的冰箱     
夏雪飞 《党课》2013,(24):82-83
她在外地上大学的第二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些外债。父亲的单位借口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将父亲辞退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经常读到报刊上关于父亲的文章,每次阅读,总是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是儿女生活的依靠、成长的基石、做人的楷模、立业的先导,每次想起父亲,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字便一遍遍浮现在我的脑际.我已逝的父亲,正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和楷模.  相似文献   

11.
石某的父亲于前年退休,去年6月走失,今年1月她父亲的单位就停发了其退休费。现在她母亲疾病缠身,生活困难,请问,石某父亲单位的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12.
父爱无垠     
吴志国 《正气》2000,(1):53-53
新世纪的头一天———2000年元旦 ,是我亲爱的父亲83岁生日。父亲17岁那年因生活所迫 ,独自离家闯天下 ,阅尽人间坎坷 ,饱受世态炎凉 ,最终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和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集中在他离职休养后的这十几年。这期间 ,父亲离职不离休 ,继续为社会做工作 ,由于成绩突出 ,曾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军模范离休老干部等多种奖励 ,并且两次进京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 ,虽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 ,但50年来父亲的关爱和教诲 ,使我终生难忘。1949年8月 ,父…  相似文献   

13.
正我家的衣柜里曾存放了一件绿色军大衣,因为时间久远,早已磨损得泛白。那件军大衣是父亲生前穿过的。1960年2月,父亲随亲属从山东来到北大荒二九〇农场。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披荆斩棘、战天斗地,披星戴月地工作,生活节俭,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冬天的北大荒寒风刺骨,父亲仍要在野外冒着将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劳作。  相似文献   

14.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5.
正每天早上起床,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早市卖花。他把卖花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卖不卖得出去,他看得很淡:卖了,当然好;没卖成,也无所谓。我真替父亲高兴,母亲"走"后,他仍然把个人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花盆"全是父亲平时攒下的瓶瓶罐罐,甚至是用过的快餐盒。他把这些器皿洗干净、培上土、栽上花,待花开后,便小心翼翼地将其挪到他的"百花箱"里,一手拎上一箱出门了。节俭了一辈子的父亲对吃从不挑剔,粗茶淡饭,仅此而已。对于穿,父  相似文献   

16.
<正>刘军、赵小春夫妇是一师一团第12作业站农工,他们的父亲与他们一同居住了好些年。刘军和赵小春对双方的老人都同等对待。就是煮元宵、荷包蛋,俩人个数都一样。他们的父亲都快80岁了,刘军的父亲生活能够自理,可赵小春的父亲就不能如意了。赵小春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尤其是这两年更为严重。老人出门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夫妻俩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人。有一次,他们要到农田干活便把老人锁在家里,可等他  相似文献   

17.
儿时的记忆     
<正>虽已年近六旬,但儿时的记忆时常浮现在眼前,四五岁时骑在父亲的肩上,眼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山花烂漫牛羊成群,牧童站在马背上戏耍,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生活在新疆伊犁地区,那时的生活非常艰苦,父亲在荒地里开了一片菜地劳动时常带我去玩耍,父亲一锄头挖下去圆圆  相似文献   

18.
1924年.我出生在军阀混战的北京.我的父亲姚继明参加过1926年的北伐战争和1929年的反蒋战争.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所以六岁之前.我都没有见过父亲.是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爷爷家.1929年反蒋战争失败后.父亲回到北平.一家人从北平郊区的姚家坟村搬到了和平门内后细瓦厂的一座二层小楼.从此我们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在绒线胡同小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师大女附中。  相似文献   

19.
<正>雷蕾,10岁,逊克县实验小学学生。父母离异,与患有脑血栓的父亲一起生活,家里主要靠低保金维持生计。该生学习刻苦,讲文明、懂礼貌。陈天莹,8岁,逊克县第三小学学生。因父母离异,与父亲一起生活,后来父亲车祸身亡,相依为命的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十分贫困。该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表现良好。王新阳,9岁,逊克县第三小学学生。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劳动,全家只靠父亲一人外出打工供她和姐姐上学。该生上进心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李雪鑫,11岁,逊克县第三小学学生。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至今下落不明,爷爷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去世一年了,我常常回忆起他。他一生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他勤政廉洁,一身正气;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在回想往事时,我总会有一些冲动,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却又不知从何处下笔。因为父亲生前从不在家中谈论工作上的事,我们做子女的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家庭生活。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了他的遗物,走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