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孕育了独特的长征文化。长征文化既是长征实践的自然产物,更是长征精神的外在呈示,具有丰富历史蕴涵和重大政治意义。80多年来,长征文化积累了丰硕繁富的成果,呈现出持续繁荣的趋势,尤以长征文学出现时间最早、影响范围最广,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库藏里的一笔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自长征期间就已出现,并涌现和保存了一批革命文学经典。80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他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关于长征的诗词,是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升华。让我们以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为线索,沿着一代伟人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胸怀探索长征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感受那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长征组歌》是一部大型声乐作品,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取材于肖华的组诗。题目为《长征》,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于1965年.193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由江西到陕北的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惊中外。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肖华创作了《长征》组诗。《长征组歌》描绘了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现了工农红军的英雄形象,使组歌成为一部主题鲜明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全曲共分十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长征一直是备受青睐的选题。长征影视与新中国影视同步发展,起点高,数量多,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留存了一批经典作品。就形式而言,长征影视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3大类,又可以细分为故事片、艺术片、纪录片、儿童片、歌舞片、戏曲片、动画片等等;就内容而言,涉及长征历史上的各个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既有壮阔的宏观反映,也有精彩的局部呈现。近年来研究者对长征影视考察时,往往把涉及长征时期及其前后历史的作品都纳入进来。笔者以为,在界定长征影视作品时,应以长征历史研究的对象为主要依据,以反映长征时期党中央和各支主要红军的战略转移为基本条件,可以包含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东征、红军西征、重走长征路等内容,不应包含南方八省游击斗争、西路军等内容(与长征主题有密切关联和交集者除外)。以此标准衡量,各类长征影视作品至少在七八十部以上。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5部作以赏析,藉以反映和勾画新中国长征影视发展之概貌。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今我更认为长征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由危亡夺得生机的伟大历史转折。周恩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正是他为这次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做出了非凡的贡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背景,从四个方面浅析新时期对红军长征研究的几点思考,分别是新时期红军长征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特点以及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分析新时期长征精神的内涵与研究长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6)
正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当中,历时最久、里程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的会议和进行的战役最多的省份。四川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可以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据不完全统计,长征中四川有4.5万余人参加红军,居各省前列。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支援长征、保护红军、救治和掩护失散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南方各根据地红军从所在各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仍然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富强继续奋斗。长征作为重要的题材,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这些邮票艺术性地描绘了长征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展现了崇高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0.
长征从这里出发!!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红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1.1934年10月中旬,中央机关跨过瑞金武阳桥到于都集结。图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桥——武阳桥。2.10月16日,中央红军86000多人集结完毕,正式拉开万里长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9)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雄伟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长征精神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各单位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了做好宣传需要很多素材,这里我就通过查找“长征路线”等案例为大家讲解如何更好地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提高办公效率。一、假设我们直接在百度首页的搜索框中输入———长征路线,结果如(图1)所示: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百度有自动分词功能,在结果中既有长征路线,也把我们不需要长征和路线在同一网页中出现但和长征路线没有关系的网页误选了出来。比如,深圳长征户外运动俱乐部这个网站上有省外自助游路线这个内容,百度就错误地识别为我们要搜索的长征路线。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3.
“十年磨一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在书店看到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程中原著《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一书,眼睛不禁为之一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出版了不少关于长征题材的图书,《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即是其中一本很有新意的书。该书着重叙述了张闻天与毛泽东互相配合、领导红军长征胜利的整个历程。作为致力于长征史和张闻天研究的专家,程中原先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包括现存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会议记录、电报和文件;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与张闻天的夫人刘英进行了多次长谈;并对长征史中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对长征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是党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事情。文章围绕红军长征的原因,高级干部的留走,长征计划的保密等三个问题提出不同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长征专题——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旨在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毛泽东根据形势和党的工作任务发展需要,多角度的总结长征的经验,提出了治党治军治国的真知灼见,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红军长征经验和长征精神的概括,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新长征。江泽民在长征胜利60周年时,对长征的历史作用、意义作了高度评价,对长征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对新长征内涵作了更明确的规定,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红军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长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1997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重走红军长征路曾写下30余万字的《长征行》一书。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约请石仲泉同志撰写文章,解读长征精神,以期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部和红军总部长征来到班玛。从此,班玛和红军长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班玛藏族僧俗民众对红军长征指战员在筹措军粮、提供住宿、救护伤员、争当向导等方面给予很多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