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李竑鋆 《世纪桥》2010,(8):28-31
<正>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立后,根据地周围31个县的军民在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碑工程的建成──记大庸市委书记肖征龙罗德林1933年至1936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创建了著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创立期间,中国共产党湘鄂川黔省委,以及省革委、省军区在大庸宣告成立。三大领导机关设在原大庸县城解放路...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9)
正在湖南永顺县龙家寨,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形制为木结构民居的红军医院旧址。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开办的军区总医院,为救治红军伤病员,保证红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1934年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指示,我党建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夏曦等任委员的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军区,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随着党、政、军领导机构的设立,湘鄂川黔苏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简讯     
《湘潮》1988,(11)
△大庸不仅山川秀丽,而且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地区,当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夏曦等革命领导人都留有足迹。近几年来到大庸观光的中外游  相似文献   

5.
刘冬生 《湘潮》2021,(1):61-63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6,(2)
一九二八年春至一九三五年底,贺龙同志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注意团结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为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7.
0世纪30年代,湘西人民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关向应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患难与共,浴血奋战,创立了蔚为壮观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解放后,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湘西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人民...  相似文献   

8.
张磊 《世纪风采》2024,(4):19-23
<正>任弼时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人。长征初期,他以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率领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兼任红二军团政委,领导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不久,遵照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组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足迹踏遍了湘鄂川黔边区的千山万水,创建了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心区域为永顺、龙山、桑植、慈利、大庸、鹤峰诸县,为鼓舞部队士气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团结教育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视察了湘西的大庸、桑植、永顺、花垣、吉首等县、市。廖汉生同志是桑植县人,早年曾战斗在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视察中,廖副委员长参观了贺龙同志故居和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展览。  相似文献   

11.
陈扬桂 《湘潮》2014,(9):48-48
1935年1月27日,湘鄂川黔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红二军团政委任弼时在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丁家溶村主持召开了丁家溶会议。丁家溶会议是红二、红六军团在我党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导下,坚持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原则而召开的。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对于保证湘鄂川黔根据地以及党和军队的团结与统一,对于胜利开展反“围剿”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3.
赵宗山 《湘潮》2016,(4):255-261
2015年6月26日,我再次上北京向将帅子女汇报塑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雕像的工作情况,萧克的儿子萧星华将军约我们开车接他去拜会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在北京贺捷生带我们到慈禧太后亲题惠丰堂饭庄聚会,她说,这里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膳的地方,也是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应试中举的地方,使我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更使我感受到贺捷生待家乡亲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贺捷生要司机将任弼时的女儿任  相似文献   

14.
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军团(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彭水是这片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5月8日凌晨,由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黔江出发,一路奔袭,发起了对彭水县城的总攻。攻城战斗告捷彭水县长何本根得知红军要攻打彭水县城的消息后,慌忙召集守军和各机关负责人开会,研究加强防务问题。除鲜少华部扼守县城统境关等地外,还令何玉  相似文献   

15.
1934年8月,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奉命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由湘赣突围西征,挺进湘西。红六军冈转战五千余里,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打破了十倍于我军兵力的围堵,10月到达贵州东部,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我当时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一营  相似文献   

16.
<正>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  相似文献   

17.
红色基因薪火以继,革命精神代代相传。85年前,任弼时、贺龙、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永顺浴血奋战,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85年后,溪州儿女秉持革命初心,牢记光荣传统,秉承"服务服从、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万众一心齐聚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精准扶贫,湘西是首倡地;脱贫攻坚,湘西是排头兵;决战决胜,青年是冲锋队。近年来,群山环绕的革命老区"重回盛年",以产业书写传奇,以项目筑牢基础,以发展高奏凯歌,50余万溪州儿女在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谱写了一曲豪迈的协奏曲。在这首协奏曲中,团永顺县委引领溪州青年以智慧和力量完成了独特的"青年乐章",谱出了一曲旋律慷慨、曲调激昂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8.
张志初 《湘潮》2018,(1):1-1
正塔卧,湘西永顺的一座小镇,典型的革命老区。1934年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这里曾是辗转中的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所在地之一。十八洞,湘西花垣的一个苗寨,典型的贫困山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调研,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一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脱贫攻坚战从此打响。从塔卧到十八洞,经永顺、保靖、花垣三个县,近150公里,沿路浸染着红色、承载着古色,妆点着特色,绽放着绿色,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春光迷人。我们一行驱车追寻着革命前辈的遗迹,来到原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采访。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卷壮丽的革命篇章。一塔卧,曾是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它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北39公里处,吉首至桑植的公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20.
晓美 《党史文苑》2009,(6):30-31
贺龙,1896年3月生,湖南桑植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1934年在贵州与任弼时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并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