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为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初李富春开始觉察“大跃进”中的问题,主张冷热结合、全面安排各方面建设,并最早提出整顿建议和六字方针;经过周恩来补充,六字方针正式形成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针对初期调整的徘徊局面,李富春又提出“退够”的主张,为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宋伦 《党史纵横》2002,(9):42-43
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对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解决“大跃进”带来的诸多问题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富春与经济工作“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形成1960年,即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运动的最后一年,国家的经济业已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这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海扩大会议前夕的中央座谈会上,李富春在发言中十分尖税…  相似文献   

5.
60年代初,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不仅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而且还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在第一线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无论在对形势的估计上,还是在“八字方针”的制定及贯彻实施上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天灾,还是人祸?刘少奇作出了“三七开”这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判断50年代后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  相似文献   

6.
睢城 《世纪风采》2011,(12):10-15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济调整     
《湘潮》1992,(4)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60年代初形成了连续3年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湖南也同样如此,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月21日至27日,省委召开全省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问题,从此开始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充实和加强农业。调整公社体  相似文献   

8.
易欣 《新湘评论》2004,(10):60-61
1961年1月。在经历了三年的“大跃进”以后.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为了切实执行这个方针,系统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邓小平领导和组织中央书记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派出11个工作组,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太原、吉林等地的工矿企业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23-24
在改革开放初期,天津按照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努力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六五”期间,天津对轻工业发展实行了“六个优先”政策,经过10余年对轻工业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到1990年天津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3.4倍,年均递增13%,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重工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文良 《前线》2011,(9):23-26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和农村工作出现的问题已大量显现,在1960年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及随后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指出要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9,(6):42-45
196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出现巨大、恶性滑坡,事实证明挟持着沉重惯性的超速度经济巨轮必须急煞车,必须对实在高不可及的高指标进行调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但是,到了1961年,在当时党内,尤其在高层领导人之间,在实际工作中对全国经济形势的认识,特别是对“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是有明显分歧的。为了统一对“大跃进”的认识。认真规划经济建设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解决党内存在的认识分歧。  相似文献   

14.
试办托拉斯——六十年代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一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1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调整中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目的主要是调整,但也包含着对体制的某些改革。试办托拉斯,就是这一时期党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不仅在当时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搞好综合平衡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实现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走有中国特色道路迈开的第一步。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为摆脱经济困难而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的形成又和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林道喜 《党史文汇》2008,(11):44-45
1960年9月,年仅22岁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为了参加国庆11周年庆典,从西藏飞抵北京。国庆过后,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结束以后。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落实两件事:一件是落实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8.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村的干部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锅碗瓢盆没有被刮跑,锁没有砸,门没有拆,是很好的事。”庐山会议后,随着新的“大跃进”的启动和农村人民公社一系列“左”的政策的出台,造成了比1959年上半年更为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农业问题,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对继续"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全面紧张局面,中共中央决心纠正失误,调整政策。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中央确定的全面调整方针,也包括对国内政治关系调整的内容;政治关系调整是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并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发展进程而跟进、展开的。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  相似文献   

20.
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第二年。为了纠正经济上的失误和困难局面,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着手尽快地从根本上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端正思想路线,统一认识。为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并于这年3月向全党发出《关于认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