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日益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中,它的推行却出现了困境。在社会三元结构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GDP的压力易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达成同谋,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很难形成三方的有效制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使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规范,并充分理解和重视企业在我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处境。企业应具有企业公民的意识,并大力培育和发展NGO,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互动合作,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
民主立法要求扩大公众参与立法,公民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地方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化,才能有效的平衡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利益需求,也是立法程序民主的体现,所以有必要对公民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责任政府概念源于西方,限制政府权力是责任政府的原始意涵。为解决传统责任政府的责任缺位、权责关系不对称等问题,现代意义上的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需求,积极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公民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等责任。责任政府在公民社会保障权实现中应承担起立法责任、财政责任、监督责任等。扬州市在实现公民社会保障权过程中,积极探索,敢于担责,形成了完备的政府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需立法的跟进与改变。我国目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立法缺乏,地方立法更为匮乏。实质上,地方立法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我们主张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低碳经济地方立法,建立与制定起适应低碳竞争、低碳规则,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法律规范体系及其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在政府责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从政府环境责任的重新定位、加强对企业的责任引导、强化政府环境合作责任、完善相关环境立法等多个层面,完善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6.
论地方立法民主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的基本表现。我国公众参与贯穿于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不但存在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上位法依据,呈现从地方政府规章到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态势,而且公众参与途径和形式趋向多样化和制度化。完善我国地方立法民主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应实行立法信息公开、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立法监督和区域合作立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日益显露,公民的受教育权频繁受到侵害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事实。政府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应当如何配置,这一矛盾将学校置于相对突出的位置。同时,政府与家长应当在何种限度内承担起各自的义务,并以此来保障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立法中明确政府责任与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照顾权的范围,并施以有效的救济措施,成为真正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所必需的立法前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不少地方和城市政府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实践有较大进展。哈尔滨市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和职能履行过程中,吸纳公民意见的典型参与类型主要包括: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政府立法全过程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市长公开电话的参与平台等。推进公民参与的主要经验有:领导重视是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不断拓宽参与的渠道和架起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来保障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建立政府和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关系对于有效应对危机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提高我国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着眼于建立政府和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关系,既要培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意识,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责任立法是一项关于政府公共权力制约及其行使边界规范的政治活动,除了宪法及相关政治法的实体性条款之外,大多数政府责任立法多应表现为程序性法案。然而,在现实中政府责任与公共权力相伴生的规律退化为法律对权责规定模糊的立法困境。在关于政府责任的立法过程中,立法语言技术滞后性问题造成了当下法律条款难以明确权责之间的界限,结果衍生出政府责任实现与追究的难题,这不利于法治政府建设。若要实现政府责任的法律控制,亟须提高立法语言技术水平,促进政府责任法律体系的统一,并加大程序性法案在政府责任立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准市场机制。这个准市场机制包括公共职业训练的需求方、公共职业训练的供给方、以及公共职业训练的课程体系。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是公共职业训练的主导力量,但是企业、企业联盟、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工会、非营利社会组织以及委托训练机构等都能够向社会提供公共职业训练。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提供公共职业训练的事业机构;提供公共职业训练的机构应该多元化;有限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招商引资应当由以政府为主体、行政干预为基础 ,过渡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为基础。这不仅因为企业已积累了相应经验 ,也是由政府的职能定位、市场的供求变化、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所决定的。同时社会中介组织和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政府从招商引资中淡出提供了体制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信息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新领域,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国家主权在外部受到信息霸权、网络恐怖主义的挑战,在内部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制约。为维护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中国需要采取发展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网络管理、完善信息法律法规、构建信息伦理、推动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清晰界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转变和管理改革是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Canadian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offer commentari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govern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fruitful direction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second suite of commentaries considers 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governments as a resul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in the decades to come with an increasingly broad lens: the need to understand and rethink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tate given rec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awaiting governments; the need to rethink government-civil society relations and policies to deliver services for increasingly diverse citizens and communities; the need for new repertoires and sensibilities on the part of governments for recognizing, anticipating, and engaging on governance risks despite imperfect expert knowledge and public skepticism; how the COVID-19 crisis has caused us to reconceive inter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borders where new “borders” are being drawn; and the need to anticipate a steady stream of crises similar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rising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related challenges, and develop new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16.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以项目制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方式使政府得以将企业作为国家资本“代理”嵌入贫困村参与扶贫;为了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能力,地方政府以政治精英下沉嵌入和村庄内生嵌入的方式,引导扶贫干部、合作社、大户三大重要的扶贫力量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但基层政府对“短平快”效果的追求、企业纯粹逐利进入、村庄共生关系淡化及贫困户被动的策略性接受,破坏了这种嵌入性带来的结构性转变,造成产业扶贫中产业发展与脱贫目标的靶向偏离、贫困户实际创收有限、产业扶贫难以为继,形成一种脱嵌式产业扶贫。因此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对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开发扶贫目标下农户能普遍获得资源和项目成果公平性分享的制度安排,以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现象。当前地方政府间竞争在凸显其积极、正面效应的同时,由于不当竞争行为已经引发了诸多的消极、不良效应。只有对地方政府间的种种不当竞争行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范,趋利避害,才能切实提升地方政府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协同治理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它强调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个体公民等多元社会组织和行为者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实现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个体公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立生 《工会论坛》2002,8(1):57-59
中小企业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在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所在政府有关部门都从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不遗余力的支持.本文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府际合作组织形式的松散化和低制度化成为制约地方政府进行深层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地方政府的权力让渡而成立的区域协调董事会制度不仅能够使得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稳定化,而且还能够参与某些区域内公共问题的治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