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1):59-61
参观了全国文明村常熟蒋巷村后突然想到这个题目。 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到现在还是想象中的事情,十分遥远。它是马克思在160多年前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推演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但是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相信它,受苦的劳动人民相信它。于是就建党,名共产党:就开展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叫国际共运,用实践去求证它、逼近它。  相似文献   

2.
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首先就要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如果在心目中就不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或有动摇、怀疑,那就一切无从谈起。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到底能不能实现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白,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这样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究竟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需分配?究竟是废除还是完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这首先取决于共产主义社会人性究竟如何。试想,如果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相互间仍然计较利益得失,那么,按需分配就必定会剥夺需要少而贡献大者按照公正原则应该多得的权利,因而是不公正的。这样一来,共产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了。反之,如果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相互间不计较利益得失,那么,按需分配就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公正的仁爱原则了。这样一来,共产主义社会就可能实行按需分配了。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5):33-34
顾名思义,共产党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党,共产党的名称中就蕴含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逻辑,共产党员就是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硬道理。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地宣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21):23-24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曾几何时,西方社会将共产主义信仰视为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如此?绝不仅仅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与他们的信仰相对立,更主要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有实现其追求的能力,堪比“精神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6.
消除社会不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张传鹤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会凭空产生,它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离开体现社会公平原则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  相似文献   

7.
革命转变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更不是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其他表现形式,而是介于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既遗留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不平等的生产资料分配等部分弊端,也具备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特征。只要革命转变时期的这些特征存在,这个社会就不能说是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用革命转变时期概念阐释了一种积极的、辩证的历史观,表达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为其后继者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这一思想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的不是文本信条,而是与时俱进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义与需要——共产主义的正义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5,(12)
共产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理想支撑,也是最现实的社会运动,是我们反思过去和思考现在的外在视角。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使得前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或标准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它实现的是按需分配。然而正是需要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的多重误解。其实共产主义视野中按需分配的"需"有自身特定的规定性,它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消除,看似正义理论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然而通过理性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着正义的需求,它是第一个真正实现了正义的社会,但不是完全超越了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伍正华 《学习导报》2013,(19):64-64
“你相信共产主义吗?”就这个问题,我探询过不少人,包括党员干部、马列学者。坚定称是者有之,断然摇头者有之,不置可否者有之,哑然失笑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10.
梁衡 《党建》2010,(8):47-49
参观了全国文明村常熟蒋巷村后突然想到这个题目。 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到现在还是想象中的事情,十分遥远和渺茫。它是马克思在160多年前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推演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高度发达、阶级消灭和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知识经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消灭阶级的有效途径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知识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系统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前提、对象、原则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指认了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根本前提,明确了分配在本质上由生产所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设想。透过《哥达纲领批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看待分配的问题上要认识到实现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渐进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尊重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1,(8):56-56
美国是资本主义大本营,实际上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实验地。最早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书,是英国人马斯·摩尔在16世纪初出版的《乌托邦》。他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岛:乌托邦。那里实行共产主义:财产共有,物质极大丰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公,导致这些社会不公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马克_思、恩格斯提出,要消灭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就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设计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在政治方面,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经济方面,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文化方面,培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文化;在社会方面,消除城乡对立,实现社会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7):18-19
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张云飞 《前线》2015,(3):64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阶级斗争在实现社会转变中的伟大作用,科学论证了打破资产阶级国家、用无产阶级国家代替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论述了消灭资本主义和建成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历史使命的科学思想。在坚持革命主题的前提下,马克思第一次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的科学理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通过清算拉萨尔主义的错误,马克思形成了完备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第二次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他所说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即向"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它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一是它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政治、文化巨大进步,人民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见是:资本主义经过一个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又是从第一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一预见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哥达纲领批判>全面彻底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错误,精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光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见启示我们: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识,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必须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清醒认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的世界眼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 《求是》2003,(10)
“与时俱进”不应只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更不应当作标签乱贴,我们的任务是认真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从各个角度深入研究和阐发它。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首先确立一种世界眼光,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它的特性、变化和前进的大趋势。对此,我试作以下三点分析。一、人类社会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时代党的十六大党章一如既往地昭告全世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求共产党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是从人类社会仍然处在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伟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