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与外国交往中,与苏联交往的历史最长,关系最深,恩怨也最多。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的苏联观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毛泽东对苏联怎么看?为什么会这么看?他的苏联观发生变化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一.历史的恩怨对建国以前的中苏关系,毛泽东有个总结性的看法,即苏联“有四个好”,也有“四条错误”,“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①1956年9月,毛泽东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苏联一般来说,总的是好的。他们有四个好:马列主义,十月革命,主力军,工业化”。②在毛泽东眼中…  相似文献   

2.
李飞 《学习导报》2011,(21):36-37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3.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驶往芜湖。途中,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傅大章:“安徽有一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在啊!就在安庆。”很快,有关方面便安排毛泽东与之见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开国少将李德生经历了他人生的巨大起伏。突然之间,他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十二军军长晋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政治核心,被称为“一颗政治上的新星”。人们都认为,他的这次升迁,是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那么.他是如何被毛泽东选中的呢?毛泽东又是怎样选中他的?这其中有多少必然性和多少偶然性?  相似文献   

5.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前后,当时一名忠实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同志曾指责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山沟里还能出马列主义?(大意)毛泽东确实是在山沟里长大的。也确实在山沟里长期斗争,但毛泽东并非没有读过马列,早在1920年他就读过《共产党宣言》。那位同志的话却深深刺激了毛泽东,他一到延安就“发愤”读马列,这并不只是为了争口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样,他“发愤”攻读马、恩、列、斯的著作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书。马列原著方面,他几乎搜集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有著作。他读过(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相似文献   

7.
<正>“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个“孝子”,他曾说过:“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  相似文献   

9.
高菊村  苏小波  谭意 《湘潮》2013,(12):38-41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一老领导给我(高菊村)打电话,说他看到有关韶山的一个电视片,其中有人说,在韶山土地改革中,围绕给毛泽东家庭划阶级成分,“争议不休”,贫农、中农、富裕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到,还有人提出要“划地主”,“只因毛泽东是党的领袖、政府主席才未划成”。他问我,毛泽东家庭在土改前3年的经济和土改划成分情况到底如何?我说,我们也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0.
周巍峙,生长于江南水乡,却有一个群峰壁立的北国风光名字。也许是与其文弱外表形成了反差,1964年1月,他在人民大会堂陪同毛泽东听音乐会,毛泽东审视而风趣地对他说:“你这名字还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哩。”如今,回首当年被周恩来赞许为“艺术总理”、如今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的周巍峙92年所走过的路,谁不称赞他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呢?!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卫士田云玉的工资为每月37.5元,到1956年工资调整时,他所在的组里评议给他升两级,后来经上级有关部门全面比较平衡,结果只给他升了一级。为此,田云玉找了局领导,并且还哭了鼻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毛泽东知道此事,幽默而不乏同情地说。轮到小田值班,毛泽东把他叫到身边,沉吟了半天,言语恳切地说:“小田,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准备从我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你发工资,你的工资不要国家来负担,我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毫无心理准备的田云玉一时语塞。“你现在多少工资?”“43…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碗竹笋炒豆腐,自己则多一大盘腊肉,他微笑地问道:“叶团长,怎么搞我特殊化哟?”彭德怀军团长也道:“咱们红军可是官兵一致呀/叶长庚连忙解释:“首长,这腊肉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毛泽东听了,端起腊肉,对其他干部战士说:“你们团长请客,每人吃一块……”毛泽东下基层也不白吃白住。1933年…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失踪了,他的名字和行动在人们的视野中突然消失.几个月不见踪影。他究竟去了哪里?外界的许多人,包括中共中央乃至毛泽东的敌人,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关注着他的行迹和生死命运,各自作出不同的判断。甚至有人大胆推测毛泽东已不在人间。日本驻厦门的领事寺血岛广文居然还把“死亡说”的传闻向他的上司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春 《党史纵览》2010,(11):36-39
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起航驶往芜湖。途中,在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道:“安徽有一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傅大章答道:“在啊!就在安庆。”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17.
196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简称“国家计委”)之外组建了一个史称“小计委”的机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在国家计委之外再组建一个这样的机构呢?“小计委”是如何组成的?“小计委”成立后究竟又做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张阳普 《党史文苑》2008,(12):34-37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在周恩来等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进行和平谈判。一天,陪都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去作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讲到这里,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接着慢条斯理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发出一阵豪爽的笑。“那毛字又作……”不等那人问完,毛泽东便风趣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