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0,(16):43-44
理想、信仰,今天突然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摆在全社会的面前。 社会发展了进步了,信仰何以成为问题被提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确实很值得研究。不久前,我看电视剧《潜伏》,国民党天津情报部门的李涯讽刺用情报换美元的谢若林"没有信仰"。  相似文献   

2.
卓新平 《学习月刊》2012,(17):21-23
"老人跌倒该不该救"、"幼儿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一些原本并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却成为时下社会热议的话题,现代道德观念和准则中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返老还童"真使人感到悲哀。中国社会对信仰的关注确实到了该反思、"该补课"的时候了。实际上,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  相似文献   

3.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办了"红色讲堂",至今已举办26次讲座。"红色讲堂"的建立,成为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信仰、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陈力  陈燕 《世纪桥》2011,(11):124-12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推出的"唱读讲传"活动,全面地、生动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弘扬了社会生活主旋律,为群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创举!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从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对如何把"唱读讲传"进一步引向深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载体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伍正华 《湘潮》2018,(2):39-39
说到初心和信仰,有一个"中学生之问"始终"虐心"。2017年9月,我应邀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录制一档读书节目,期间在内蒙古第二中学组织了一次《信仰的味道》签名赠书活动。原本与编导说好不发言,没想到偌大的礼堂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师生,提问环节极其踊跃,充溢着"恰同学少年"的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6.
何冲龙 《学习导报》2014,(12):26-26
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习总书记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学之思之,思之悟之,我有九悟。一悟:信仰信念信心——人生的"指挥棒"。人无信仰没有支柱,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人无信心不成事业。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这种支柱、精神和意志,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孙耀胜 《学习月刊》2009,(22):111-111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历史责任的承担者,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使高等院校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8.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证明:"在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同并信仰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成为当前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是执政者治理现代社会的基本思维,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治思维培养有利于保护村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当前,农村"两委"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着法治信仰缺失、法律知识匮乏、法治能力欠缺和守法意识不足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水平低、人治思想影响、监督规范虚设、违法利益驱动。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治培养要加强教育培训,改善法治环境,规范治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结合社会环境,阐述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表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以期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问题村官"已成为近些年信访的热点,村干部腐败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问题村官"映射了村级民主建设的诸多困境:村干部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选举制度不完善,民主意识淡薄等已成为村级民主建设的突出问题。减少"问题村官"需要从厘清村级权力关系、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民主法治意识教育、上层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坐标,是道德境界和行动先导,回答的是人生最为关切的问题。信仰比信任更多一层价值追问,比信念更具长期性和坚定性,比信心更强调思想自觉和道德自觉。让法治成为信仰,就是让法治成为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法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语揭示了法治的真谛。法治信仰意味着相信和尊重法律,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并把法律  相似文献   

15.
曹如新 《学习月刊》2012,(12):63-63
"新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这种精神既贯穿于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建设美好家园、同心协力创造灿烂地域文化的历史进程,又将成为新疆各族儿女把握好现实、开创美好未来持续不竭的精神动力,将不断激励着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对精神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解释为意志或品质或信仰,新疆精神和毛泽东所说的精神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精神是信仰明灯、是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锐辞     
贪官色官的腐败歪理 细数贪官色官的腐败理由,不一而足,"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它说明一些官员"官念"扭曲、信仰迷失。不单是"贪官"这样,"准贪官"也是这样,他们的"后备军"不乏类似思维,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三严三实"立意高远、寓意深刻、意义重大,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彰显了我们党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恒心。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如何做到"严"呢?严以修身做锤炼党性的表率要有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从外在时间(一维时间)向度中回溯,宗教的诞育是先于哲学乃至任何一种文明"学科"或现象的,它既是人类文明始发之原初基点,又始终是贯融人类文明的重要范畴。因由宗教于文明源初本质的直接切近性,它便进而直接派生出了哲学这一"学科"。"哲学"在此不仅仅是指其理性逻辑,还融涵如本能、信仰、文明、道德、爱欲及其悖谬之悖谬等诸多问题,它们一直都是盈构哲学的灵魂性概念,在早期它们则是冥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缺失问题做出了形象描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共产党人要经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高扬理想,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0.
周祖 《新长征》2011,(9):34-35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歌词,这句歌词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者朝气蓬勃、斗志昂扬,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仰和钢铁般意志。延边州委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韩武吉老人就把"年轻"当做自己的人生口号和追求,把离休当做"工作调动",继续发挥余热,更加忘我工作,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年轻"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