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文汇》2014,(1):1-1
正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晨钟〉之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管人才除了制定政策、整合力量,更多的是服务。要有重才之识,爱才之心,识才之智,用才之贤,举才之魄,护才之胆,容才之量,助才之情,聚才之力,育才之明。  相似文献   

3.
资讯     
《廉政瞭望》2013,(7):10-11
品为政"十德"《人民日报》日前刊文谈为政"十德",分别是信仰之德、境界之德、气节之德、诚信之德、胸襟之德、内修之德、慎独之德、士风之德、恤属之德和雅兴之德。其中谈到"士风"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章称,领导干部掌握大量的行政权力,也会经常在权力利益面前遇到诱惑产生困惑,这就要具有士风,坚持秉公办事,对得起良心。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衡山诗词学会做好诗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美好安徽赋     
王玉川 《江淮》2012,(8):33-34
泱泱江淮,吴天楚地,雄踞华夏腹心,地接南北通途,滔滔长江穿东西,巍巍别山收眼底。怀峦抱嶂,吞湖吐江,天地形胜,鬼斧神工,尽得山水之宠,独享造化之功。名山名湖,名城名物,名才名俊,汇聚八方灵秀,凝融一脉繁富。其山水之壮美,名胜之富集,人物之风流,物产之丰饶,民俗之淳朴,  相似文献   

6.
弹指一挥间,贵州省通信行业自200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来,至今已六载有余。回顾之余,不时感慨行业变革之巨,行业影响之深,行业服务之广,行业转型之切,行业责任之重,行业发展之荣。在省委、省政府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全行业始终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正书荐作者:(清)王永彬著,刘莹译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围炉夜话》摘录:名利之不宜得者竞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相似文献   

8.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入党合格的资格证和永葆本色的必修课。党性修养以身正、心平、权公、利民为至要,务必将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相似文献   

9.
洛阳赋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千载浩荡,帝王之风。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东周汉魏,阀遗隔世楼宇;  相似文献   

10.
耳顺之年,揽怀追昔,功无尺寸,学多未达,冗繁之暇,尝读诗书,遂生情趣,然既无刻苦习学之艰,更无效仿先贤之力。岁月流年,已是孙儿绕膝,思母之情,梦寐萦怀,不望诗韵之美、格律之规,谨表心志,叙吾缅怀之深情。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党员干部之友》第一期刊发了梁晓声先生的大作《世无大国》,细细读来,慢慢品味,如一股沁人的春风吹开了狭隘的心扉,犹一池清澈的春水净化着浑浊的心灵。从梁先生的大国之大,不禁联想到"大人"之大,如果说大国之大不唯指人口、经济、军事之大的话,那么"大人"之大应该体现在胸怀之大、品格之大、学问之大。  相似文献   

12.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正>入冬以来,农二师三十四团陆续开办了"学习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等各类"三冬"活动学习班,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亮了职工的心智。在"学习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  相似文献   

14.
黄万清 《当代贵州》2014,(30):40-41
正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进入新常态,贵州后发赶超面临新机遇。作为西部落后山区贫困县,石阡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知难而进,全力以赴,主动作为,奋力前行,努力把握好政策调整之势、改革深化之势;运用好增比进位之气、开放集聚之气、干事创业之气;创造好加速跨越之机、转型升级之机、改革开放之机。全力以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随着长期制约石阡交通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被打破,水利、  相似文献   

15.
正一、遵天地运化之道,行呵护自然之义遵义乃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红色"让我们联想到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就是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就是追求平等、追求自由;革命传统就是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就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7,(47):77-77
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其通过培育"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推进文化新风进家庭;通过"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提升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将军山下,白鹭湖畔。金阳新城,鲜花烂漫。高楼如雨后之春笋,大道似长空之白练。斯城也,东枕黔灵山之奇秀,西翥百花湖之清冽,南接三桥之通达,北翔铝城之纸鸢。斗篷山撑半空之文笔,十二滩涌一派之文澜。"这是青年作家卫功立在《金阳赋》中描述的观山湖区。观山湖区位于贵阳市老城区西北部,区内建设始终遵循生态文明理念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已建成市级行政中心、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展中心等,成功引进3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已开工建设贵阳西南国际商贸  相似文献   

19.
关于阳明“良知”和“良能”概念的探讨,学术界较少谈及,因为良知已然包括了良能之义。对阳明来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良知,它是气、精、神之合一体。具体来区分的话,在宇宙则为天理良知,在人心则为人心之良知。天理良知是全知全能之整体,人心之良知则必然亦是知能之整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重大之问,黄宗羲之问、黄炎培之问、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等。这些提出问题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研究人文科学的,也有研究自然科学的。虽然这些发人深省的"历史之问"视角不同,但有一个共性特点,皆为学者之问,又都是问别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有三个"是不是"之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