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龄释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7):47-47
唐朝开明君主李隆基不仅博学风雅,而且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各级官吏,促进了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开创了举世公认的“开元盛世”。  相似文献   

2.
吏治腐败是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后期的普遍现象,而清末更是登峰造极。首先是各级官吏贪污成风。乾隆末年,官吏贪污问题已相当严重。当时的大官僚和坤贪婪成性,其全部家产据后人估算多达8亿两白银。按当时清政府每年四千万两的财政收入,几乎相当于二十年的国家财政收...  相似文献   

3.
明穆宗继位后,一面革除弊政,一面推行新政,即“施新”,他在登极诏书中将“施新”概括为“正士气、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等项,成为隆庆新政的纲领。“正士气、纠官邪”也就是抓吏治。穆宗十分重视吏治。他知道,治国决不是他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靠各级官吏。因此,各级官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事。而要抓吏治必须  相似文献   

4.
徐祖澜 《唯实》2010,(4):70-72
作为良法的官吏法和作为围墙的监督机制是明代吏治在文本上的最显著特征。但在实践层面,明初吏治清廉的效果却没有一以贯之。究其原因,明代始终没有找到一务兼顾法律和道德的“第三条道路”。以史为鉴,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督,还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使官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远离腐败。  相似文献   

5.
张明富  张颖超 《探索》2003,(6):141-144
中国古代为防止官吏违法失职,保证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经长期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官吏惩戒制度.通过对中国古代官吏惩戒的依据和种类、官吏惩戒的机构的研究,可以看出古代官吏惩戒制度的推行割除了不少附着在中国古代社会机会上的毒瘤,其有利于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为保持几千年中国文明的连续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它在弹劾和纠举国家机关及官吏的违法失职、整肃朝纲、整饬吏治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它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对于新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雍正廉政建设的三项措施 :首创养廉银制度、清查钱粮 ,惩贪奖廉、提倡务实作风和加强官吏考核 ,并阐明其对雍正整饬吏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45岁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熟、最年富力强的一位帝王。雍正当朝以后,承上启下,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猛刹贪风,奖惩分明,任贤用能,革除污吏,他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如何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为此,他大力提倡“廉洁爱民,奉公尽职”。雍正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弊端而发的。康熙晚年由于实行仁政,政宽事省,吏治败坏,尤其是上下贪污纳贿成风,致使钱粮短缺,府库空虚。雍正登基之时,即雷厉风行地接连颁发11道诏令,严谕内外大小臣工,“奉公洁己,勤于职…  相似文献   

10.
康熙惩腐奖廉文/韩映南清代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治国有方,社会出现了兴盛之势,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这与他们惩腐奖廉,从严治吏分不开。康熙即位时,贪污腐败成风,吏治十分混乱。尤其是高级官吏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民怨沸腾,危及朝廷。他深感问题严重,下大...  相似文献   

11.
宋太祖严禁官吏经商来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统一天下后,他反复思忖:为什么历代王朝开国时大都能励精图治,而后来却日渐衰落,最后土崩瓦解?为什么象梁、唐、晋、汉、周这五个王朝会短命而亡?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吏治不严,官员腐败。而官员经商,则是产生腐...  相似文献   

12.
程印学 《理论学刊》2004,(7):111-113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中,权力监督制度经历了由创立、发展、成熟到逐步衰落的演变过程。尽管历朝历代都没有也不可能因权力监督制度的存在而根除其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社会痼疾,但权力监督制度作为历代王朝统治机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纠举官吏违法从而整饬吏治、清明政治、稳定政权等方面,确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党在吏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选任机制上,以改革官吏选任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约束机制上,彻底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用制度形式统一规范和管理党政干部;在监察机制上,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实现党内制度创新;在惩戒机制上,实行行政问责制,并逐渐形成了责任追究制度.当前吏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扩大中国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建立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透明、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使吏治运作更准确地体现"民意".  相似文献   

14.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在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对于官吏的选拔任用尤为严格。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朝廷为了推行新政,整顿吏治,要选派一批官员到各路去担任监司。"路"是  相似文献   

15.
何成 《理论学刊》2001,(6):103-105
一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指出 :“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 ,细读历史 ,政简刑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 ,简直是黄钟大吕之音 ,少得可怜。”(《吴晗选集》第 2 71页 )从明初政坛的吏治情形来看 ,确实如此。明初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地方豪强横行无忌 ,严重影响了明初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明初官吏的腐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利用到户部核实钱粮、军需的机会 ,上下其手 ,中饱私囊。明制规定 ,户部每年岁终应对各地所上收支账籍进行审计。布政司和府州县衙每年都得派计吏到户部报告钱粮、军需等财政收支项目 ,经过户部集中审核无…  相似文献   

16.
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官吏是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国家与民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中国古代历史上形成了丰富的吏治思想,如以民为本、选贤任能、严以治吏等,都给后人重要的启示。吏治成败关乎王朝盛衰兴亡在中国历史上,腐败与王朝更迭有着直接的联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左传·桓公二年》记载鲁大夫臧哀伯谏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卜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它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吏治旧时指地方官的作风和政绩。吏治优劣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王朝统治的安危,吏治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互我国官吏考核制度和方法自尧舜开始延续数千年历史,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虽然受阶级性和当时历史条件下科学理论发展水平的限制,考核的体制和内容在当今看来很难称得上完美,但是不能忽视古代考核机制在两千多年的政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从中我们仍能发现先贤智慧的火花,其制度精神和运作机理对我们现在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官为民役”,这是唐代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中提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柳宗元在“人本”思想认识上的进步和创新勇气,而且显示出他洞幽烛微、竭力整饬吏治的独到眼光。首先,他认为,官吏是民众所雇佣的,官吏所吃的俸禄就是民众付出的赋税。因此,“凡吏于土者”,“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即是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都是老百姓的仆人,并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官老爷。封建专制时代的本质特征,是要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统治者总是把民众置于社会的最底层,老百姓总是处于卑贱者的地位,即使是号称仁德的官吏,也是居高临下地施惠于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吏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