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0,(11):51-5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走遍大江南北,关心人民生活,血吸虫病让他夜不能寐,洪灾让他连写三个批示,下定决心根治淮河。到了晚年,毛泽东身患白内障、肺心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尽管身体孱弱,但他依旧心系人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一生革命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想让中国数亿贫苦民众过上好日子。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毛泽东农村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核心之一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并与他对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对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远生 《党史文汇》2002,(12):17-20
在诗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永远升腾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晚年,在毛泽东的诗情词意之中,一种挥之不去、历久愈浓的心志、情绪,郁郁成结,追天逐日,寓于故园、故地、故国,成为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祈盼,他热望,迫切地想要尽快让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尽早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莺歌燕舞的美好生活。所以,仅从1996年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毛泽东晚年诗词作品中,我们就不只一次地读到听到,毛泽东或低吟浅唱,或高歌长啸,故园呀,故地呀,故国呀,屡屡入诗,吟咏不…  相似文献   

4.
<正>人民领袖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他在文章、演讲和讲话中反复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还在诗词中热情赞颂人民是舜尧、是英雄。有人统计,毛泽东诗词中有39首描写了人民。让我们以《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为例,来体会毛泽东这些诗词中“人民万岁”的伟大思想。盛赞新中国“六亿神州尽舜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6.
回顾党的历史,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坚持走群众路线,既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也是毛泽东的伟大实践。他用他的言与行,为我们树立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之所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那是因为他始终在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相似文献   

7.
博采之窗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初衷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一方面对高岗严厉批判;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是打算挽救高岗。当然,不会再让高岗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了(即国家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但是,还要保留高岗的党籍,不但保留党籍,还要让他当中央委员,在党内给他安排适当的职务。安排什么职务呢?毛泽东考虑,建国后,高岗自恃有功,骄傲自满,生活腐化,争权夺利,已经脱离人民群众,辜负了人民、特别是陕北人民对他的重托和期望,因此决定安排高岗去陕西省当省委…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20世纪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他是人民的领袖,是思想者,是诗人,他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中国永远的旗帜。让我们走近原青海山川铸造厂院内的我省最大的一座毛主席塑像,一起缅怀伟人。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3,(23):28-30
巍巍韶峰山,清清韶河水,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从韶山走出乡关,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0.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20世纪的历史伟人。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岁月,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毛泽东曾经20余次踏上河南的土地,他的足迹给河南人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深刻印象,他的作风成为河南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民来说,他是伟大的领袖;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儿女们的父亲。几十年前,伟人毛泽东的教子故事,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叹。  相似文献   

13.
刘建波 《世纪桥》2008,(7):28-29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期的他生活在严父慈母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中,二者有机整合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使他萌生了拯救劳动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志向。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毛泽东不仅加深对国家、社会的了解,而且在思想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现行者。为了拯救人民大众。他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早在1921年就舍弃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革命风范是我们加强廉政建设的光辉榜样孙正国毛泽东同志一再教导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一生为政清廉,是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今天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廉政思想和行为,对于端正党风,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  相似文献   

15.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使人民群众真正拥护支持革命事业,就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7.
李焱平 《党史文汇》2013,(11):10-13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他始终维护群众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既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也是毛泽东的伟大实践。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制定了若干铁的纪律;为了切实贯彻这些铁的纪律,他从严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且首先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毛泽东不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奠基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几十年来唱着"毛主席,爱人民……他是人民大救星"的全国人民立即陷入悲痛之中。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发布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毛泽东身体原本健康,73岁还能横渡长江。他的健康恶化,主要是由于林彪事件的打击,此后病魔缠身。1976年天安门事件以后,毛泽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6月1日,毛泽东心肌梗死严重,中央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大军区的领导,通报了他的健康状况。8月,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1)
<正>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领导工农红军一次次打败敌人,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党和红军善于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当年在井冈山,毛泽东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作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唤醒民众、解放民众的恢弘气魄。毛泽东对劳动人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并体现在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让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作为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中  相似文献   

20.
沈黎明 《廉政瞭望》2011,(23):52-53
说到天安门上这幅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毛泽东画像,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因为这幅画像就是根据他制作完成的毛泽东标准像画出来的。他就是被誉为“暗房宗师”的陈石林——我国著名摄影家,照片修版专家。1950年后我国使用过的4版毛泽东标准像,从选片到修整、制版全部出自他之手。除此以外,他还加工制作过包括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