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求恩遗嘱,即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最后一封信,部分原文可见于<白求恩传略>[1],<手术刀就是武器>[2]以及<白求恩大夫>[3],不被正统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承认.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论证,推论出这份在国内流传已久的遗嘱的确为白求恩所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江津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馆厅里,陈列着一床羽绒被。这床羽绒被是白求恩同志临终前赠送给聂荣臻的遗物。它一直陪伴着聂荣臻度过了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这床羽绒被凝结着聂荣臻与白求恩的浓浓深情。1938年,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白求恩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他。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讲传》,《水讲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前有鲁智深,后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毛泽东的这番话使白求恩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对聂荣臻留下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4.
60载尘烟飘过。然而,一个伟大的名字——诺尔曼&#183;白求恩,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诵。60年前,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鼓舞着几代中国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留下了不朽的白求恩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熟读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国网民评为100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世纪桥》2010,(24):19-24
<正>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不幸病逝。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书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  相似文献   

8.
2020年3月,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80多年前,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在新时代,回顾此文发表始末,公开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还原当时在延安和晋察冀发生的感人故事,对于我党我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的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政府划定的历史名胜之一,由一前一后两座白色小楼组成。白求恩在加拿大并不太出名,我问了几个当地的朋友,都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夫,深受中国人爱戴,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却不甚了了。来参观白求恩故居的多数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1890- 1939),加拿大共产党 员,著名医生。1936 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 西班牙时,他曾经亲 赴为反法西斯的西班 牙人民服务。1937年 中国的抗日战争爆 发,他率领加拿大美 国医疗队,于1938年 初来到中国,支援中 国的抗日战争,最后 献出了宝贵生命。毛 泽东高度赞扬他的无 私精神,撰写了《纪 念白求恩》一文,指 出:“白求恩同志是 加拿大共产党员,五 十多岁了,为了帮助 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  相似文献   

11.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12.
恩人白求恩     
陈湘 《新湘评论》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评价。但除此而外。史料、亲友口中的白求恩却有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恩人白求恩     
陈湘 《学习导报》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中国人是因为知道白求恩,才知道加拿大的,但加拿大人并没有我们那么熟悉这个“国际主义战士”。而近10年来,加拿大人和中国人似乎都开始重新认识诺尔曼·白求恩,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在自己的国家中的优越和舒适的生活,在充满着艰辛和危险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体味着人生的哲理.白求恩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奋发图强的意念.本文对白求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读白求恩     
四十多年前,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曾是人们朝夕诵读的经典。毋庸置疑,白求恩曾经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今天,白求恩这个名字已经渐渐陌生了,这无疑是时代之殇。所以,重读白求恩,呼唤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绝非突发奇想,心血来潮——这是对于一种伟大精神的呼唤,更是对于人们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市委的要求,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党史纵横》2003,(12):23-24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年龄的差异和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没有成为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之间的障碍。相反,他们都被对方所深深吸引。1923年8月13日,白求恩和弗朗西丝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20.
白求恩借钱     
诺尔曼·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38年6月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辗转于冀中地区阜平、唐县等地进行战地医疗,他高超的医术和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边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许多事迹广为流传。但白求恩借钱一事却鲜为人知。1939年初夏的一天,驻守冀中地区的一二○师师长贺龙正在屋里研究战情,警卫员报告:白求恩大夫前来拜访。贺龙忙起身准备迎接,白求恩已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一见贺龙,白求恩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每月给我一些零用钱是不是?我现在预借300元,请你们从我的零用钱中逐月扣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