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本位”     
“级别”意味着“单位”的“大小”。级别高,单位就“大”,当然“面子”也大;级别低,单位就“小”,当然“面子”也小。不过,这里的“大小”。并不一定指人数的多少或经费的多少。也无关乎占地面积、办公设备和房屋车辆等等的多少,而主要是指“行政级别”,所以叫“官本位”。在中国.一应大小单位,差不多都有自己相应的行政级别,如科级局、县级市、地师级企业等。甚至连“出家人”也不能免俗,据说也评定了“处级和尚”、“科级尼姑”云。  相似文献   

2.
陈成志  焦春红 《世纪桥》2009,(13):61-6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全面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指少数人或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具体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具有一定对应性。以人为本就像人民的“幸福之树”,她即需要强基固本和不断生长。也需要科学管理和铲除病虫害。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3.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竟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廉”最早出现小篆的象形,由“广”和“兼”构成,看上去与房子有关,“廉”作为厅堂的侧边,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所以,“廉”成了正直的代名词。《说文解字》说:“廉,仄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韩非子说:“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廉是一种情操,也是一种政治本色。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想保持这种本色,就必须守住这条生命线,把握住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5.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竞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  相似文献   

6.
望云舒 《奋斗》2006,(5):57-57
孟子见梁惠王,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劝梁惠王要少做“功不至于百姓”的事,其中讲到了“不能也”和“不为也”的道理。孟子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7.
张保振 《党建》2010,(6):64-64
为官是有境界的。这个境界,表现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和可持续、真感情上。不在动辄“大手笔”、“超常规”上。“大手笔”固然好,但太大了,也许会漏掉普通群众关心的一些小事;“超常规”固然妙,但“超”一旦过了,留下的空白地带照样会迈着它“常规”的步子走。要紧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手笔”天天要动,“步子”日日要行。如此,即便手笔再小,也会积小成大;即使步子再碎,也会积碎成整。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08,(3):100-102
现如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过细究之后,却发现许多新生事物实际上也算不上多么“新鲜”,有些不过是咱们从老祖宗那里重新继承下来的,有些则是咱们从海外“引进”过来的。“成人礼”这种新生事物要算比较特殊,它既是对我国古代“成人仪式”的继承,同时应该说也“嫁接”了从国外引进的某些新的观念和做法。不过,啥事就怕成风,“成人礼”也一样,有些地方的有些做法不仅庸俗而且也颇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宋江这个人     
快乐大叔 《党课》2009,(5):100-101
宋江这个人,其实是很值得研究一下的。对宋江的评价,近几十年来说连篇累牍是夸张,但的确不少。从“文革”时期的“反面教材”,到改革开放后各种文艺作品中礼贤下士、“替天行道”的起义军领袖,宋江的形象可以说有点儿“冰火两重天”的意味。不过在快乐大叔看来,宋江这个人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他既谈不上多反动,也谈不上多“正义”,至于“忠”和“义”嘛,至少在快乐大叔眼里也是马马虎虎的。  相似文献   

10.
朱铁志 《党建》2011,(9):54-55
“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着实在网上流行了一阵子,如今也真的像“浮云”一样,不再挂在人们嘴边。这也难怪,网络时代的时髦玩意,端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风过,“浮云”吹散,马上又有新的东西取而代之。我虽不认同“神马都是浮云”,不喜欢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口吻,但认为蕴含其中的怀疑主义情绪和否定一切的决绝态度,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党课》2010,(23):127-127
“瞎子摸象”的故事尽人皆知,瞎子似乎是可笑的,他们以手为眼,虽然也在“接触实际”,也在“亲自调查”,也有了“调查之后的发言权”,但由于“触觉”的片面性,而得出了支离破碎的不确结论。如此,“瞎子摸象”的故事也作为“不瞎的人”耻笑瞎子狭隘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成语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地气”一词,《辞海》中有解曰“地中之气”,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升腾”。世上万事万物皆离不开“地气”。如今“接地气”也成为领导干部“知基层、解兵味”的形象比喻。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这个“地气”,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全面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基层和广大官兵这个“地气”。在新形势下,习主席着眼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相似文献   

13.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14.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6,(5):12-13
快乐大叔上了几岁年纪,“新人类”算不上,更别说什么“新新人类”了。不过,毕竟快乐大叔不是山顶洞人,也没有活在真空中,对时下里流行的词汇和层出不穷的“人类”们也好琢磨一番,研究显然谈不上,顶多也就是“探微”吧。  相似文献   

16.
就业形势严峻,滞业率高涨,曾很吃香的海归也成了“海待”,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问题。其实,不少名人也曾“就业难”,譬如季羡林毕业后找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感叹“饭碗难抢”,深感“穷途痛苦,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21):82-82
即使经济再不景气,一国总统也不会和“穷”这个字眼沾边。然而,在有“南美瑞士”之称的乌批圭,总统何塞·穆西卡却被称为“最穷总统”。他还把自己90%的薪水捐给了慈善事业,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最慷慨的总统”。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102-103
在中国古代,我们祖先做的好多事情都和数字分不开。八卦就是和数字密不可分的智慧结晶。种田有数字,盖房子有数字,成语里也有不少数字,什么“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七荤八素”“八九不离十”  相似文献   

19.
刘清君 《新湘评论》2013,(21):28-28
从风源来看,“四风”根源在领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活动推进者也是行为主体人。正本清源,根治“四风”关键在主体归位、做好“三员”。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党课》2006,(6):58-58
现在,在不少地方流传着“私事公办”与“公事私办”的说法。 所谓“私事公办”,就是在办私事的时候,打着办公事的旗号,借用“公家”的权力、影响和财物去办私事或者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外出办私事需要用车,就谎称公出,用“公家”的车送自己“出差”;朋友来了需要请客,就用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来人的名义,让“公家”掏腰包;一些私人性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解决,就以单位的名义去“协调”,从而得到某些特殊的“优惠”和“照顾”……反正不管是什么私事,都想方设法和“公事”挂上钩,按照办公事的程序去运作,个人什么风险和责任也不用承担,什么代价也不需要付出,有关的费用、责任和后果统统由“公家”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