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芷江,因为八年抗日烽火息落地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芷江这座湘西边城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抗战文化延伸、精炼,升华为和平文化,并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平文化,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开创了一条创意文化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2,(8):F0004-F0004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总人口37.86万,居住着侗、汉、苗等21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5.8%。芷江建制有两千多年历史,其中县城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为搭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是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3.
唐伟 《新湘评论》2009,(12):62-62
11月13日上午9时28分,象征中华民族和谐与和平文化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太和塔在国际和平名城湖南芷江破土动工。和平园太和塔的理念和建设太和塔的建议,是由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程思远先生,于1995年开始提出和倡议的。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4,(5):F0004-F0004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总人口37.86万,居住着侗、汉、苗等21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5.8%。芷江建制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县城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为搭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是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芷江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点受降园,有全国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的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有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侗乡龙津风雨桥,有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有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三道坑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5.
芷江要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迈进,关键在于把市委领导关于“打造江南名镇”的观点和思路放大做强,不断加大“一个总体目标,四个加速推进,四个加大力度”总体思路的实施力度,逐步形成侗乡芷江发展的新观点、建设的新亮点和进步的新支点。芷江是一方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都相当深厚的地域,这为“打造江南名镇”战略铺就了一个较为深厚的现实基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三大优势可以“借题发挥”:首先是区位优势。芷江西接贵州万山、天柱,东连怀化,是全市乃至全省通往西南的重要出口。县城与怀化市区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谓和平区文化志愿者的“丰收年”.这一年,和平文化宫“心目影院”志愿者服务活动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与此同时,和平文化宫文艺小分队走进南营门街、体育馆街等社区居民家中,为他们送去精心准备好的文艺节目;由和平文化宫少儿艺术团与区内多家中老年艺术团联合打造的“点亮新年,欢乐和平”新年联欢会也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北京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所处的地位优势、地理优势,提出打造抗战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构想,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字号抗战文化的传播中心。抗战馆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与全国乃至世界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打造以抗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0,(21):59-59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向中国政府及盟军代表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抗战胜利受降名城芷江矗立着纪念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设——“血”字型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旧址“受降堂”、二战期间“飞虎队”在芷江机场的大本营等等,它们是和平与正义终将战胜侵略的象征。2001年,  相似文献   

9.
李中华 《党建》2010,(10):44-4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一次具有文化启蒙性质的社会文化思潮。它的出现,既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及文明对话的国际思潮,也反映了中国对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入编以来,先后完成了多国海军活动、万里海疆行和赴亚非五国、拉美四国医疗服务等多样化任务,拓展了海军兵力和平运用和军事外交的形式内容,拓宽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同时也让官兵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经受了现实考验。针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友好访问和医疗服务任务特点,医院船党委对打造海军特色文化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廖言 《共产党人》2011,(12):53-54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文化品牌体现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包括文化品牌在内的品牌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品牌建设,并明确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那么,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的内涵是什么?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怎样更好地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就文化建设的定位而言,九大主流文化的提出,是对宁夏文化发展的科学定位,这一定位还需要向趋同于本土特点的宁夏价值理念深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就文化体系的构建而言,要突出抓好文化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制作、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工程;就文化品牌的打造而言,要精心维护现有的文化品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品牌,注重文化品牌的社会和民众认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和平区坚持“创特色,建机制,上档次,争一流”的原则,密切联系和平实际,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区、构建和谐和平的重要内容来抓,引进并建成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和平特色的文化之路,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了方向。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打造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这里,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分析和研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一、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环境世纪之交,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关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首先,我们的文化建设面临着极好机遇。一是和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文化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山丹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力打造河西文化大县,推动山丹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詹玲 《探索》2004,4(2):48-51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 ,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 ,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 ,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 ,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 ,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 ,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昌平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打造首都文化强区的意见》,提出“科教兴区、文化强区鬈发展理念,“文化复兴、文化创新”两犬战略任务,以及建设历史文化体验乏区、创新文化发展之区、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应通过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培养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市民凝聚力;展现成都文化生活魅力,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等措施凝聚人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打造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