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福村 《学习月刊》2014,(13):50-5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基石,家庭的文明进步,家风好,路子正,不仅对家庭兴旺有利,且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甚大。反之,其危害也极大。当今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家庭文化尤其是家风、家教若被忽视,或缺失、偏颇,虽寄希望子孙后代能"继往开来"、"顶呱呱"、"天下第一"等,这些美好的愿望与期许,最终也难以实现,甚至成为"泡影",也难以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6,(3):16-17
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思路,长沙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更优,呈现出"三量齐升"的良好态势。顺应新趋势,把准转型升级方向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整体提质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益关系与通货膨胀洪远朋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寻找治理通货膨胀的"药方",也就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通货膨胀的实质,实质问题清楚了,治理问题就好解决了。经过初步...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因素不容忽视。首先,身心状况欠佳的特殊青少年自杀几率较高,这类青少年在家庭中扮演着"特殊牺牲者"或家庭"替罪羊"的角色,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不自觉地助推其自杀行为。其次,家庭中的"代际病态"和"隔代抚养"现象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正常的代际关系和由第一代抚养第三代的反常家庭氛围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正相关因素。此外,家庭纠纷和人际矛盾也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关,是青少年反常自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许多地方出现了"上动下不动"、"政府一头热、群众一头冷"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执行不好?为什么农民群众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传统的"管控型"农村治理模式和依靠行政命令的农村治理方式有关系。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全国许多地区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正耀 《学习导报》2011,(10):48-49
腐败,历来为老百姓所不齿。腐败,也是领导干部家庭悲剧的主要祸根。分析一些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些是领导干部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也有些是败在家庭、毁在亲情。防止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的腐败行为,给领导干部家庭防腐提个醒至关重要。腐败,既有"前厅冒烟"的教训,更有"后院起火"的悲剧。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其配偶、子女、亲属敛财受贿、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念方面显现出很多矛盾和冲突,如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物质利益与情感观念之间的冲突、婚姻家庭中的代际冲突等等。因此,我们要完善家庭伦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处理好家庭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关系,切实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通过促进家庭的和谐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主治理与国家建设"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话题,国家政权是否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具有民意基础就能治理好国家吗?通过公共选择学说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主要矛盾的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副"君权民授"的景象。然而主要矛盾下多方博弈最后的结论则是:官僚集团是导致专制政体最后摧毁这个民意基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2016年12月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之兴与国家之盛之间缠绕着一根切不断的精神纽带。家庭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袁立超  王三秀 《探索》2023,(4):138-150
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家庭的主体性福利参与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家庭自我福利发展的功能存在弱化趋势,亟待功能上的增进。创新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成为实现家庭有效增能的重要选择。家庭福利治理能力具有一般治理能力的共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意涵、价值与特性。从能力体系的构成来看,家庭增能下的政府福利治理能力包括福利新价值嵌入能力、精细规则的建构实践能力、家庭风险的协同化解能力、家庭潜能激活与运用能力、福利提供形式的创新能力等。基于客观需求,塑造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需要借鉴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从价值支持、策略选择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系统进行。其中,价值支持能够为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塑造提供有效的观念基础和目标指引;策略选择注重从福利过程、形态、治理角色等方面塑造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制度保障则可以从专门的立法制度和契约化福利制度方面维护福利治理体系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家庭简介]宋琴曾荣获六盘水市"凉都好医生""钟山区好村医"等称号。行医27年。疫情期间,宋琴一家三代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宋琴一家三代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这个4600余人的村子里,他们是"全家齐上阵·三代共防疫"的家庭典范。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元旦,家里人聚得格外齐,就连在外地工作的二叔和姑姑都回来了。父亲提议,趁此机会拍一张"全家福","正好把原来那张换掉,都快40年了"。父亲说的那张"全家福",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挂在客厅的墙上。随着我们家几次搬迁,它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位置,如今都有些泛黄了。"确实该重拍一张了,现在咱们家添人进口,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相似文献   

13.
钟轩岩 《党建》2012,(1):46-46
道德建设为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为国家强盛提供精神力量。道德兴则民心齐,道德兴则国运昌。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过程中,人民群众热切呼唤良好道德风尚,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近年来,江苏常州等地通过开办各类"道德讲堂",讲身边故事、议现象行为、行爱心善举,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实践,营造了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这是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一个好载体好方式,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4.
潘锦万 《学习月刊》2014,(16):18-20
《礼记》中的"修齐治平"、恩格斯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民间的"家和万事兴",都深刻揭示了家庭与国家社会的密切关系。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家的存在,家庭一直是我国社会的轴心,家庭是社会和国家存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引起了社会变迁,家庭变异。  相似文献   

15.
张亚青 《唯实》2014,(12):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从"管理"国家向"治理"国家的理念飞越,进一步彰显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关系平等化、治理手段柔性化和治理理念法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威海市聚焦破解物业管理这一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党建工作,有效推动了精致城市品牌建设。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依托市住建局,采取"行业协会+党委"的模式,成立了市物业管理协会党委,全面负责物业行业党建工作,并建立市、区(市)、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形成了纵向引领、行业齐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吸收党员物业公司经理担任社区党总支兼职委员,社区党总支委员参与物业公司党支部会议,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物业管理领域全覆盖;全面推行了街道社区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由社区“两委”成员、业主委员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等参加的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物业问题,确保组织共建落地。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妇女通过改变家庭建设角色、家庭建设进度及家庭民主化建设进程,推动新时代家庭和谐发展,从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社会治理决策、聚集社会治理能量、提供充足治理动力、改善社会治理环境,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前不久,《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为全社会涵养家风提供了科学指南,也激发了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清风传家的自觉性主动性。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回首百年党史,我们无不叹服老一辈革命家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谷文昌去世后,  相似文献   

19.
许益军  李义波 《唯实》2014,(10):59-62
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引领下,高标准谋划社会建设,大力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积累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都市特点的社会治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对进一步探索与深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架构民生导向的社会治理理念。首先,凸显"民意为大、民生为本"社会治理理念。将市民满意度作为评判政府社会治理成效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维刚 《学习导报》2014,(21):19-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